如何判断近期银器
本帖最后由 LYP 于 2010-8-17 22:33 编辑前时在此版上发过我于2005年,在某一著名拍卖公司以2000元购得的一套银器,目录及标签上注明为清代。当时在予展时,我初看此器,印象还好。但经仔细观察,发觉不对。但此器制作、处理还算不错,决定实下,做为一件仿制不错的标本留下。其实,我有意购买新、假不止一件,其中还有西详假货,为的是有利于真假对照,并在著书、讲座、交流中有教材及参照物。
为何将此件器物定为新器?主要从器型、加工、外观及款式四方面观察、判定。
一、器型
有史以来,中国制任何器物均有承传,也讲制式,是祖宗留下的规矩。在银制器物中,包括礼器及实用器及两者兼而有之三大类。此件器物为一对,命名“清潮银刻人物小花觚”。点明清代,高9。5cM、上口径6。5cM、足径4。5cM。此器上用不同工艺制成降龙、鹤鹿、兰花、祥云等图案,并有双耳双环器。器物为一园形器及觚体组成,器型较怪异。此物虽然从处型看,各部分还算协调,但查众多书籍如《中国金银珐琅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中国传世文物收藏鉴赏全书 金银器卷》、《唐代金银器研究》、《古文物称谓图典》及其它著录,从无此器型存在。因而,可定其为臆造器物无疑。
二、工艺
此器采用多种银器制作工艺,包括捶揲、錾刻、焊接。但细观效果十分粗劣。从遍布的珍珠地看,处理十分粗率。古人在制珍珠地时,将小园管式錾子与器物表面成九十度角,捶打后形成一个一个的完整小园圈,并且深浅一致,分布均匀,十分整齐有序。而此器的珍珠地有的不全,分布不均,一看便之制者十分浮躁。除此之外,人物开脸随意,錾刻线条不匀,走刀生疏,至使时断时续。另外,焊接处理低劣,焊迹累累、十分难看。加之器上动物如鹿、鹤粗观尚可,细看丑陋。且花叶死板,比例失调。由此可见,这件器物的制作十分粗糙,完全是没有掌握精湛技艺的现代人所制。
三、外观
判断一件器物新老,要练就看外观、判新老的能力。当然,传世与出土区别甚大。银制品由金属银制成,制品在自然条件下会形成一层包桨。这种包桨给人以黑中泛光、光中有雅、十分养眼的感受。而新做银器,为了表现包桨,往往用化学方法处理,其结果是黑色生硬、光泽死板。令人观后无愉悦之感。
此件器物,在外观上处理的比其它器物稍优,但与同代器对比,尚有明显差异。表现出包桨不老道,光泽不自然且过于明亮。
四、款式
此款“宜子孙”,这是乾隆曾用过的款语。中国清代银器中从无用此款者,清代银器上使用篆书刻款更少用。且书法低劣,刀法不熟,全无古人篆刻之高超技艺与优雅效果。
从以上四方面观察,此物是一件现代人制做的器物,但比较起来,做得还箅不错,故购下收藏备用。 用瓷器做参照物,此花觚做的不伦不类。焊接工艺也很粗糙。 学习 刘老师 辛苦啦 谢楼上二位。
不客气,应该的。 好文,好图.:]81) 一看到这样对半焊接的马上可以枪毙了 这件太垃圾了,哪都不对。 确实觉得不伦不类,学习了~~~ 垃圾、不对,却被当清代器物在著名拍卖公司拍卖,这是历史。
现实是银器稍热,又将有拍卖,制新之人不动脑子吗?所以必须不断探索,提高辨别力,而关键还要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