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方闲 发表于 2012-6-29 14:59

:victory:

明四堂 发表于 2012-7-27 17:24

美欣赏{:soso_e179:}

觉知 发表于 2012-7-28 22:54

好贴'金银器和石雕一样表现时代特征{:soso_e179:}

花舞大唐春 发表于 2013-1-22 14:58

鼎力推上去

静默阳光 发表于 2014-12-2 21:00

学习

魔落巫师 发表于 2014-12-2 22:19

再次学习,:]84)

海越 发表于 2014-12-2 22:37

:]84):]84):]84)

绿意山人 发表于 2014-12-4 11:57

没有专业,就没有高度,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能造就一个时代的高度。上行下效,其实就是聚集一个时代的力量。唐朝金银,宋瓷,宣德炉,乾隆玉器,无不如此。

赞一个!!:]83):]14):]14)

LYP 发表于 2014-12-5 08:51

      认真拜读了小维的此篇大作,收益匪浅。唐代金银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存。它们产生盛唐时期及前后,有其特定的内外原因。在经过一段动荡之后,社会基本稳定,开始了一个新时期,于是厚积薄发,涌现出了这一流芳千古的优异群体。另一个原因是欧、亚外来影响也使唐器增色不少。
      收藏金银器,不能不关注和重视唐器,原因在于太精美、太珍稀。现在想起有些后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始,我便开始收银器,但第一件鎏金杯和第二件鎏金杯便是药。记得当时去历博请史树清、韩伟鉴定均为仿品,从此便不敢下手唐银了。但那时如坚持下去,很可能收到真品。
   虽然没继续收唐器,但收到不少中外真品。同时一直关注着它们。那时经常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处必须去博物馆及古玩市场参观。第一次近距离仔细观赏是在2003年北大举行的《花舞大唐春》何家村出土银器展览上。齐东方教授在那群珍宝前为我传授了众多有关知识;以后又到国家博物馆文保中心深入观看了用现代高科技对唐器的研究与保护。
    但令人吃惊的是近一、二十年产生了数不清的假唐器,而能一眼加以识别的专业人士却属凤毛麟角。当然,小维先生可称少有的大家。在三多的几年时光里,多次学习领会他的论述与高见,令我钦佩并受益匪浅。
   对古物的鉴别,如今用人眼观察及高科技手段。人观是看表象,如器物特征、纹饰、包桨、加工手法、所用工具。。。。。。小维的慧眼及水准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比如他讲述的唐代银器上纹饰錾刻方法及效果以及纹饰之形态,绝对是见过众多器物并认真观察后的真识灼见。
我虽收了不少碎银,也写过书,现在在一家鉴定机构任鉴定师,但在见到众多假器时,(包括著名拍行上的假品)也深感责任在身。因此要不断学习、认真钻研,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存保存、发扬、光大尽些绵薄之力。
    再次感谢小维先生!如可能,明年邀小维来北京参加《2015永不消失的光译银器收藏文化展览》。

小維 发表于 2014-12-5 21:21

老是被人稱大家真的很不好意思,真熟識我的朋友,其實知道我只是真的喜歡金銀器及比很多朋友早進入唐的世界,網上朋友不必妄自菲薄,只要有正當安穩的收入,慢慢按步就班的選定目標,也能收藏的跟我一樣或比我強,在網上發表大都是我隨興的想法,也因直接打字發帖很多想法不周全,常做修飾,也怕誤導網友,另外看我說明必竟是文字表述,仍要網友實物去體驗,另外一些重點不能亂套,盛唐別套中唐晚唐,大器別套小器,器皿別套飾件,反覆的驗證自然對唐的金銀器會有更深一層認識。
眼學有很多盲點,所以依圖就只能設很多條件,而盛唐剛好是條件很多的年代,所以更好判斷,收藏沒人不看走眼,依圖更是如此,所以即使版主看要真也可能有修或一時被迷惑,看假也有可能非點型異常或冥器,接下來就得反覆的討論,如沒結果就得上手,不過大部份有問題仿品也都會用這理論,接下來就得深思另一層面問題,要不要問題。
很感謝lyp先生邀請,真的很想參加,但又被頭像那小的拉住無法隨便跑,只能看情況了。
再次跟網友提醒,多交良師益友,多看少買,覺得準備好再下手,如想收唐器是不能急,唐器好品真的不多,精品更是價已天價,收藏是歲月上的堆積,時侯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發些唐的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