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維 发表于 2011-5-30 21:44

不錯帖子....有些似乎早些,有些晚些,有些簡化做法,會不會有些老修,這可能要跟老范討論看有無新的想法

贻方 发表于 2011-5-30 22:54

谢小维兄高亮~
仔细观察了下~有些补银片的地方应该也是存在老修的可能的~或者也可能是当时工艺有些地方不到位补焊的现象?我除了极个别的简单整理了下~一般基本没怎么动~
一会发个近日拿的一个梵文簪~有些有趣的特点~与大家分享~

贻方 发表于 2011-5-30 23:18

本帖最后由 贻方 于 2011-5-31 12:53 编辑









这是一个新拿明梵文簪的背部结构图~
这个在下感兴趣的不仅是上面的梵文相对与常见的第一个字较少~
最重要的是它的位置与固定方式~
仔细看了簪背的状态~中间的插口在当时应该就没有簪柄进行插入配套去别在头发上~而是应该由银丝缠绕去固定到某件物体上的~

经过简单的推敲与有限的了解~说下自己的心得与不成熟的想法:
观察簪背的那块结合体~应该是由两个比较粗的银丝做为主题存在的~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内部应该有交叉缠绕~不排除外围是一圈已经断掉的可能~
另又有两股交合的细银丝由正面到后面进行了缠绕~《正面的图下面会发出来。正面的文字中心笔画下方的两旁缠绕到簪背上去后进行了交接》而簪背附和物上有不少类似棕丝的物质横竖交接成片状~
由此~我认为~棕丝可能是狄髻的材质 而簪背左右相向的那两根粗银丝是否就是 狄髻 下部的框架结构呢?而那些细一些的交合银丝前后缠绕者象是用来直接固定到棕质狄髻正面的必要物质~
因为这方面的质料有限~在下也不甚清楚狄髻 的正面通常用簪脚来插上还是这种方式多一些~也更想知道这种推断是否靠谱~如果没问题~那这种固定方式少见吗?
结果之外的趣味~这种有明显簪背插口供插簪柄的地方却没有发现过去簪柄插入佩带的痕迹~而却舍弃插口而进行银丝缠绕固定本身在下就觉得是件有意思的现象~值得留意~

注:那片附和物没舍得动~但无意中脱落了~不会丢掉~作为一个类型标本保留~

贻方 发表于 2011-5-30 23:21





蓝宝两侧原来也有缠绕固定的银丝~被无意中弄掉了~上部还存有一些~孔洞的珍珠已腐朽~另东西应该镏金~大多脱落~

贻方 发表于 2011-5-30 23:24

本帖最后由 贻方 于 2011-5-30 23:29 编辑





查了下资料~觉得这个与上面簪背附着棕丝性物质很相近~这种材质在当时使用的情况也不算少见~

流星雨00200 发表于 2011-5-31 02:07

学到 :]68)

学而时习之 发表于 2011-5-31 08:52

:]68)拜读贻方大哥的好文章。

小維 发表于 2011-5-31 11:55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1-5-31 11:56 编辑

這類銀絲加強結構方式,可能早源自宋元(或更早...唐)

贻方 发表于 2011-5-31 17:46

谢各位鼓励~小维兄的推测觉得有道理~或许会更早一些~例如一些六朝的冠上金铛怎么固定~多用线还是金银丝这方面尚需多方面考证~

小維 发表于 2011-5-31 19:42

如單指纏繞可能更早於漢,目前沒找到六朝簪釵結構背面結構圖,不過我有張唐代照片也許可歸於這類挺上加強纏繞,不過到底是不是可能要討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明簪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