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ang2012 发表于 2012-7-31 16:33

论:老金银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这些年,收收易易,手中金银器精品所剩少之又少,近日心血来潮,现将本人所了解的所接

触过的古代与现代金银器及技术作一下笼统的浅析,今次主题,只谈论金银器的过去现

在及未来的演化及过去与现代的价值观的转变!

   行内外,惊叹者,有之,,先人的工艺,器形之精细实是巧夺天工,多年以后,现在改革了。也开放了,工艺却在退步。而个中原由,客观地说,不是现代人

变傻了,也不是我们的祖先就比我们聪明手巧,只是因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各种客观

因素的存在而又互相制约。这本身就是鱼与熊掌之间供需的一个平衡点。

   过去:今次以,清。民国时期的金银器作对比。而且在年份上离我们也不是太遥远,个人对明以前的金银饰并无多大兴趣,便何况明之前首饰也难有接触机会。

中国的手工应该是举世无双的,没有哪个国家的手工艺能像中国那样的鬼斧神工而近乎变态

的技术,而冠冕堂皇国外某手工品牌(他们是纯手工吗?骗外行而己)在我看来不如中国的高仿工匠,在清,民国时期的饰品都那么精致,细致高贵而又不失大

气之精品,但物质基础是前提,。我们知道在工业化之前或者说民国前我们国家虽然己沦为弱

国,但整体实力在世界上还是占很大比例的,手工业与矿藏资源仍然雄厚,尽管那个年代金银

矿的开采量没有现代多。民国前中国基本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工业化的产业,同比金银

原料在工业方面消耗量也很低,黄金原料在那个年代是很昂贵,那么金银的消耗主要有四个方向,1:被国外虏略走及外贸一部分。2”;货币制作消耗一部分

(包括国库储备)。3:工业制造业消耗一部分,4:最后是首饰市场,。清/民国时中国的首饰主

要是以白银为主流市场,而为什么白银会成为首饰的主流市场:首先是1:价格因

素,2:传承因素(追朔更早以前的中国还是白银主流黄金稀少昂贵,玉饰与金属饰分两

种不相关的行业所以不在范围内)3:产量---没有足够的产量是支撑不了庞大的市场的/。4:

疗效/心理因素(我想现代人惜命,古代人一样也惜命,而白银正引合了这种心理。科学证明

白银对身体有益无害)。5。避邪因素,6。加工/工艺及白银的延展性的完美组合。我前面说

了黄金昂贵而又稀少,那么在所有金属中除了黄金。在可加工与延展性方面白银是唯一选择。纯铜尽管也易于加工但其材料的价值及融化时铜对人体的伤害,注定了铜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清中期至民国中国的首饰工艺主要以,手工累丝,缠丝,编花,錾刻,捶蝶,剔花,珐琅,点

翠,鎏金(伤害/剧毒),纯模具,模工辅助,等等工艺,,不同的社会时期审美观与价值观必然不

同,金属首饰中,富裕阶级主要以黄金,精工银饰消费为主。中产阶级则以精工银饰为主偶有

黄金首饰,低产贫民主要以铜饰,或铜鎏银,及简工银饰为主要消费对象,尽管如此,无论是

金;银;铜饰品,以我们今天的眼光审视当时的工艺,看不出有什么粗制

滥造之低劣品,如果有粗工我看只有三种可能:1,现代仿品,2当时的徒工作品。3走街闯乡的工匠及小作坊。记得一位老

太太曾说过,她年轻时为了买到一个心仪的头饰,而银楼又没有现货可参考,不惜高价与工

艺师交流并待以时日订作,方取得现货。而有些人,或金店/银楼,为了得到高雅的精工饰品,可

以说是不惜成本与时间的。或者以我们今天的话乃镇店或扬名之饰。好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比起现

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无论男女都好饰物(我的理解是可能在那个年代,没有游戏机,没

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汽车,凡是与科技挂勾的都没有,可选择余地相对就少的多,所以在

爱好上只能玩玩饰物,斗斗蛐蛐等等,)。

      由于金器价值过高反倒没有多少精品传世,原因有几下几点:1,(损耗)要制作一件

精工金饰品必然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而成,在这些加工过程中工艺越复杂黄金的损耗就

越大,所以传承到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多数老金器鲜有过彩之作,2:(难度)虽然黄金的柔软性在所有金属中最优秀的

然而正是因为其过于柔软而导致其手工操作及走刀时反倒更加困难(例:一把锋利的刀在切割硬质的材料时可能不是很

难,但如果去削泡沫塑料那么它会很快的报废的,这也是四两拔千斤之理,)并不是说刀容易报废,而时走刀时会很黏,

而且整美观上如果不论颜色的话黄金同等的手工艺要绝对的逊色于白银。3:黄金过于昂贵能够使民众接受的也只是民国后逐渐在一

些发达地区流行的,归根结底还是过于昂贵稀少及被国控,4:(模具)民国后直到今天,虽然黄金材质的纯手工艺不比白

银表现优秀,但在模具上的可塑性,超过了任何金属,由于其很柔软其对模具的损伤也较小,而以民国时期的淬火技术一

套模具如果能加工50套银器,那么同样的模具加工黄金最少可超过200套。5(工艺---世俗----眼光)银器留到今天我们能

看到的手工的,模工的,很多及精品。,黄金模工的,手工的,虽然也有,然而黄金却少的可怜,黄金本身的存世量就小

再经过回炉及后来的国家管制,也许多数人评论工艺及价值时会偏向于纯手工,而低评模工,本人亦是如此,却忘了我们

是行业内收藏者,却没有看到世间的大众她们的价值与眼光取向呢?只有俗与艳丽及作工上的方方正正对立点平衡的才能

走向大众,才能被她们所接受,因为每一件首饰的买方都是佩戴者。不是古懂收藏者,显然手工在此点上与模工及效率上

对比没有优势,原因:1:作为收藏者喜欢手工不外呼其手工的唯一及不可复制性,2:模工对于消费者无可挑剔,原因在于其完全的同一性,既使顶级的手工高手,制作一对首饰他也不可能作到对称面的完全同一。而对于外行的消费者无论多么精美的手工艺也会留下其可挑剔空间。或者说民国的人们其眼光与审美观在我看来己经与现代人毫无区别了,我们还可以作个假设:100个人去金

店买首饰,我相信有99个买回来的是模具工,也许有一个买的是手工的还是个光圈的戒指。不是没有手工艺人。而是他的

时间与效率上与模工相比其价值与效率得不到体现。其二,大量佩戴黄金的毫无疑问从发达地区开始,典型代表非上海莫属,而上海在同时代己经手工业很

现代化了,市场的需求也决定了一切,虽然没考证过但我相信当时的上海及一些南方地区及模具加工精度与技术己经相当

先进了,那么购买力最强的是哪个人群呢?当然是中老年人了。返回来我们再看看社会上所流行的所佩戴的首饰都以

哪方面为主?对,就是手镯,耳环,项链,戒指,其中又尤以手镯,戒指为最。像那些长命锁,锁片,头饰类,等等,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走在马路的中年女人,穿着旗袍,手拎着香奈儿,,盘/卷着头发,戴着金手饰,脖子挂长命锁,金的,银的?或者别的锁,旁边结伴的是他的先生,手跨个包,嘴刁个烟,布衣漏着两排扣,脖子下面闪着金光或银光人们仔细一看,哇,不是项链,好大的一个片片,乍一看,长命百岁?(我想再露出个红肚兜就齐活了)。作为一个金店/银楼那么首先考滤到的是他要生存与发展,一个熟练工制作一副模工手镯一个小时基本能够完工至多90分钟,而一对相差不多的手工镯也是熟练工制作出来最少需要一天(或者半个月)。对于外行来讲手工的花显然不如模具的规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及市场的需求量,先进的地区模工必然多于手工,而其他一些地区反倒保留了很多的手工艺传世,

      而银器价位上,产量上及可

加工难度上都有优势,所以银器才能成为社会主流,中国人有个特点,家里的东西都会传给后

世的,或者要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金银器却是人见人爱的美物。观念上穿金戴银又能够避

邪驱妖的,理念上白银又能养身。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在体表上能戴的能装的全装备齐全,于

是就有了头饰,耳饰,项饰,腕饰,指饰,脚饰,腰饰,胸饰,甲饰,以及生活上的一些小用品简直

是武装到了舌头,对了,还有舌刮。由于需求量较大,全国各地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金银

楼,当然竞争应该也是很激烈的,广泛的说,地域工艺特色肯定有,但并不重要,手艺人不会

是一尘不变的,也不会偏隅一方,他们也许北上,也许南下,工艺互相交叉,除了少数民族,

汉族的首饰既使有地域特色,却同影同形同工同技。如果有,也只是粗工与精工之分罢了,一

句话:古人为了能作出或得到精品,是能够不惜代价的。这股精神,现代人没有!

时代的不同注定会造就不同的审美观。对于古代或现代的首饰艺术我的个人观点,假设以纯手

工作为艺术的取向,那么发达的地区所出的首饰品与工艺是呈反方向发展的。就像今天我们全

球首饰市场除了花技招展与工业化,基本上谈不上什么艺术性。这就是发达与效率难免的诟

病。我们今天看到的过去(尢以民国时期的)江,浙,沪,虽有名楼名工却无首饰名品(器皿

除外,但在器皿手工方面以上地区是一流的,个人推测可能是器皿的模具过于昂贵或难度过高

相同的产量又少所以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手工,模具与手工将另开个主题,待续,。

      纵观当时全国金银楼,妨似今天的首饰加工店,或者大些,或者小些,金银店本不分大店

与小店,只在于技师的高低分,通常(我的合理推测70%)手工艺高的技师性格与脾气与常人两异,所以说真正的民间高手绝不会在大银楼里当伙计的,至少不会是长期的除非自家人,,仅此而己。大店名楼只是个牌子罢了,而技师是流动的,甚至

一位技师一生中也许会在许多不同的城市从事相同的或不同的职业。当然大店所拥有的高工艺

的技师机会大些,而有的技师也会自己开店/作坊(那么款识的印记可能也是不小的开销那个年代没有好钢号戳子磨损的快就需要多次订作,通常只有有实力的金银楼才能订作出完美的款识,而多数的小金银楼其产品的款识并非规整,款识只是一个标号不是决定一件老金银饰物的唯一标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很多精工的首饰

并不是出至名楼。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可以带着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无款之美,-----------------------------------------!

现代:

    历史的车轮只容得往前走,无论于先进或退步,改革开放我们承认确实是发展了,而人口也

是历史最高峰,人们的观念也在转变,对于现代手工首饰,(1985---2005年)在20年里这里不得

不提的是闽人-----这里指的是手工艺首饰市场,。(而工厂化的首饰产品广东因为有了香港装备技术支持使在设备上商品化上的优势一直存在直到现在)。在这过去的30年里中国全部首饰终端加工市场最高峰时合理估计90%---95%由闽人掌控与加工的,整个行业群体中,也是鱼目混杂,多数技术平庸,高水平技师只占有其中

的一部份。他们中很大一部分转行了,一部份维持生存,只有一少部份目光远见的作大作强了。而中国的首饰市

场又如此之大,及现代人的趋利性,想得到一件高水平的现代手工艺也是微乎其微,加之现代人对于现代物毫无收

藏意识,既使有好的手工金银饰也早己回炉改造了。由于手工艺技术及时间和效率的局限性,

注定纯手工是满足不了全国的首饰市场的。尽管如此改革开放的初期首饰市场相当大的比例仍

是由手工制作的,而靠技术生存的纯手艺人如果不是自己开店(而自己当老板后基本上本人是

不动手干活的)是很难立足。现代(2010年)一个手艺人的工资平均应该在2000元或者

1500/3000之间。想想这个工资及目前中国的消费与房价,真实地说生存环境是很艰辛的。

。制作金银器饰就必须要接触到明火,

而1300度的高温火对手艺人的眼睛伤害是很大的),80年代末自金得利的林永霖发明了单体石膏模具后中国的首饰市场彻底进入了机式化,2000年以后纯手

工的技术己经越来越少了,而小的金银店更难以立足,工业化首饰己经成形,(现代的技术主

要有堆金,电刻镀,喷砂,车花,3D硬工,万能车铣花,织链,激光,数控,石膏铸造,挤压,油压等

等,,,)纯手工的首饰将会与我们渐行渐远,机械化的技术制作出来的首饰也正适现代人的

审美观,虽然华丽,却无内涵,华而不实,丽而无秀。而此时银器也己经风光不在,人们的收

入提高加上婚用必须品,黄铂金己是不可逆的主流市场,,当国外把手工当作高级艺术品时,

而我们却在摒弃手工,典型的卡地亚如果不是机辅加工,偏激的说他们的纯手工也只能算中国人的孙字辈的。试问现代既使真有好的纯手工饰品,又有谁会高价购买并收藏她呢。急功近利,什么老凤祥,又什么萃华的这个百年,那个百年,所谓

的这个老店那个老店说白了只是个买办企业而己,或者说是无根的太监罢了,除了牌匾与资

金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呢!---------------------------------------------------

未来:

   对于未来,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我想仍会以机加工为主,手工为辅。现代人多数人云亦云,

谈不上什么审美观,只要横平竖直,。要真拿个纯手工的制品销路也是存在的难题,消费者会说这个

工艺不好,一看就是小作坊出来的货。论工艺?有几个人懂得什么叫工艺呢,当然是手工技艺为

主,特种手工技艺最大优点在于他的不可复制性,所以才有收藏价值,而对于机加工的的工

艺,只要有钱,要多少有多少,机制的金银饰没有灵气(一直很郁闷,谈不上任何手工艺的袁大头及现代的金银币产量比驴毛还多居然有那么多的暴发户去炒作与收藏难道官方永远要比民间高贵吗?)。这就是工艺价值区别,现代及未来

人的价值观,除了金银本身的原料价值外,对于首饰外表的价值观只要漂亮,内涵次之。。未

来的金银饰市场需求量仍然庞大加上科技的发展,仍将是先进的机加工为主,可能有人在打问

号?以此发展下去,将来我们会不会丢失过去的手工艺技术?我的回答是,不会。为什么?我

再回答,以中国人的智慧,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到。简单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古董修复那

些专家,应该说修复一件器皿其实比制作一个器皿更有难度,那么为什么要修复呢,这里有三点,1:确

实有历史价值,2:可以骗取国家修复资金,我们伟大的砖家团伙很聪明,一件或几件破碎的

古董堆在一起,再找找电视台录一下,再打个报告,这样就可以骗来几十万或几百万的修复资

金,报告结尾再打一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3:他们有这个技术,但他们不可能制造,因

为做出的的精品是属于新的没有市场也就是费工费料,。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有冒失,还请一笑而

过。说来说去只有丢失的过去,只要资金与时间到位,没有丢失的技术。所以在

未来,手工艺丢失,也是不大可能的(不算失传的),,。

花无缺 发表于 2012-7-31 17:02

写得有深度,我相信随着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中产阶层会越发追求文化层面的享受,在购买金银器的选择趋向方面,会慢慢回归手工技艺的!毕竟那才是最精美和富有文化内涵的!

锦泰来 发表于 2012-8-1 15:45

写得不错 :victory:嗯嗯,现代多数东西没有灵气

荷塘月色 发表于 2012-8-1 18:44

:victory:

工兵 发表于 2012-8-1 19:53

写得好{:soso_e156:}

重阳真人 发表于 2012-8-7 13:18

最喜欢研究性的帖子了,楼主写的很详细。我有个疑惑望解答:为什么鎏金工艺有剧毒伤害呢?这伤害是对工匠而言的么

岭南银 发表于 2012-8-7 16:07

欣赏

贻方 发表于 2012-8-7 19:09

比较用心的文章 看了有些收获
不过只说到了清以后 文章题目明显过大了 作为一个局部时代的小文更切合实际一些

bernstein 发表于 2012-8-9 10:25

楼主有空看本书,《The world's greatest treasure, From Etruscan to Cartier》再重新写这篇文章吧。

三万卫城 发表于 2012-10-16 10:53

说得好,学习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论:老金银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