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帘阁 发表于 2015-1-5 15:01

太白为谁醉?

                                             武有郭子仪   文推李太白
    郭子仪(697---781)是唐朝中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有着“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崇高声望和美誉,史书上称“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
    李白(701---762)也是中唐时期人,唐朝第一文化巨匠,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着“诗仙”之美誉,杜甫赞美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据说他们之间有着很深的私人感情,有着互相救命之恩。
    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 “……安禄山反,(李白)转辗宿松,匡庐间,永王辟为幕府僚佐。 (永王)起兵,败。白逃还彭泽,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求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裴敬在所撰《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文》中也记述了一段类似的逸事:“(李白)尝有知鉴。客并州(太原),识郭汾阳(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免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宋人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亦主此说:“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阳之报德如彼。”乐史此说与裴敬之说如出一辙。但据《旧唐书》载:“子仪以上元三年(760)封汾阳王,去李白贬夜郎已四年矣”。
    又《学圃萱苏》引乐史李白序曰:“郭子仪初在行伍,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帐中见之曰:‘此壮士也,目光如火炯人,不十年当拥节旄,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定安史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璘败,事干李白,子仪请以官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
    以上这些就是史书上关于郭子仪和李白交往的零星记载,尽管记载形式不尽相同,但内容基本大同小异:那就是行伍出身的郭子仪,年轻时在军中因某事犯法当斩,恰巧被李白发现,李白懂得面相学,一看郭子仪仪表不凡,感觉他定非凡人,于是出面在长官面前为其斡旋,最后救了郭子仪一命。后来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复兴大唐王朝最重要的一棵稻草,而此时的李白却因为参与肃宗弟弟李璘的反叛而被擒拿,他尽管不是主谋,但其附逆的罪名也足至罪不容诛了,用其好友杜甫的话说是“世人皆欲杀”,可李白最终逃脱了这一劫,而是被流放到了贵州的夜郎地区,原因就是此事被郭子仪听说,他甘愿用自己所有的官爵来赎买李白的罪行。平心而问在当时就是郭子仪不用其官爵来赎买李白的罪行,但凭借着他当时在朝廷的重大作用,皇帝也会给他这个面子的。所以后人以欣羡的目光称赞他们的友情说“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阳之报德如彼。”



静默阳光 发表于 2015-1-5 15:11

:]14):]14):]14)

STEVENSHEN 发表于 2015-1-5 15:13

学问呐:]14):]14)

方圆1 发表于 2015-1-5 15:15

:]68)

bluelake 发表于 2015-1-5 16:07

:]81):]84)

真无奈 发表于 2015-1-5 16:16

:]14):]84)

追星族 发表于 2015-1-5 16:24

大美:]81):]81):]81)

audery 发表于 2015-1-5 16:25

赞的 :]84)你把它装哪儿了?

SUNNY三年 发表于 2015-1-5 16:35

真好~

yhz 发表于 2015-1-5 16:40

:]81):]8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太白为谁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