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打银工艺技术扫盲贴
看看能传图不,能就写不能就算。传统的錾刻,很简单,錾子锤子。虽然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但尴尬的是,年轻人传承的很少,都是家族性质的,工艺不外传。主要是又累赚钱又少。
錾刻各地流传的其实在技艺上是相通的,只是图案题材不同,古代家族錾刻的图案都是几代人积攒下来的,都是重复制作导致的技艺熟练,设计上没有优势。只有著名的银楼有文人参与设计,有最娴熟的工匠,所以每年出首饰新纹样,引领首饰设计潮流。
现代手工錾刻都是描样,通俗的电脑话就是复制粘贴,复印纸印上或直接把图样贴在银子上,錾刻线条呗。所以都是同样题材的复制复制,跟古代一样。但是现代失蜡法铸造盛行,绝大多数的工艺题材都可以用机器雕刻钢模进行模压。像镯子就是压模的铸造的都很多。即使是最初始的平面錾刻,用机器雕刻的除了珍珠地不过关,线条没有深浅变化没有起笔收笔外,但从电脑设计布局就比手工有优势,关键是都可以大批量生产。所以淘宝所见都是半手工全部喊纯手工制作,哪怕一点手工都没有的也要加个手工的名头抬高身价。然后都是有专门的销售,不管吹也好捧也好,大家相互吹捧价格高高的上去,东西火火的卖就行了。随便一个镯子样板库存就敢有几千件,号称大师纯手工制造。你知道纯手工雕刻一对高浮雕镯子要多久吗?哪怕重复制作,一天做一对累死你。大师是神仙呐,你订做1000只纯手工高浮雕镯子他就敢给你俩月交货。
就视觉效果看,纯手工跟半手工甚至完全精密铸造的物件,除非你是混迹这个行业的专家,否则一般人真分不出来。这种情况下,纯手工没一点竞争力。
业内从事手工的,最终会参与竞争,会引进现代工艺。所以手工越发没落。
而真正有设计能力的美术设计年轻人才,一般都不进这个行当。作为普通商品没竞争力,银子贵金属,不适合大幅作品,所以原创设计作品没表现力。要不说人家哪怕去雕玉,能混个工艺美术师。雕个核桃能混成大师。雕个萝卜花还能混个厨师呢。而在打银行当,没大师,厉害的叫银匠。所以有美术好的年轻人宁愿雕蜡去,也不雕银子。雕蜡是首饰设计师,雕银子再好也是银匠。师跟匠的作品价格天壤之别的。
以上是錾刻银饰的现状。
最基础的工艺,平面錾刻。整个流程图。錾子就不上图了,论坛里都有的。
背面凹正面凸的,也是錾刻的一种,是空隙踩下去造成图案凸起,底子不管是布纹地还是鱼子地,都是为了找平遮盖踩錾痕迹而打上去的,能表现明暗又能遮丑。
要是盯着遮盖装饰作用的鱼子地或布纹地判断工艺,我总感觉怪怪的。所有的工业化批量仿,都用鱼子布纹来宣布这是纯手工。
这种浮雕,我个人称为打制工艺以和平面錾刻区分。基本上所有的背面凹起的浮雕都是这种工艺。各种造型的浮雕银饰都是平面錾刻结合打制工艺,然后通过钣金焊接等结合起来的产物。
这种工艺都是薄银片,不能厚,超过1.5毫米厚在个头不大的小银饰上已经非常难做了,一般适合1.2毫米之内的厚度。
我得找找图,原创版权不能侵权的。。。
第三种是剔地工艺,古代银匠学徒有一个基本训练的技能,叫铲铜板。给你一个铜板,你用錾子一层层剔掉,要剔的非常平整。剔不好怕累那就衮蛋吧。
剔地,说是剔,是因为大家这么叫,也有叫铲地的。好几种錾子都可以剔地。
就像传说中的斜刻,本就是剔的一种,一錾子斜着缠下去,一下子的事。我做高浮雕一天能这么铲上万下。但斜刻至少能有四五种不同方法达到类似效果。最简单的,平面錾刻出外形后,用三角形的踩錾倾斜角度踩下去就成了。
錾刻的工艺每家都有自己的窍门,都是对于錾子熟练掌握的程度有关。所以有时候这人说应该这样做,那人说应该那样,有胡说的,也有的确实可以通过不同技法达到相同效果。
剔地工艺,说穿了就是纯粹的金属雕刻,不光对錾子硬度锋利度要求高,而且对于设计新作品来说,要有不错的美术知识支撑。最好学点雕塑知识。不过木雕相比更轻松更有展现力,银子上做雕刻还是太局限了,所以古代老银饰的剔地也都比较简单,唯有东北起花把剔地发扬光大了。铲花啊,铲半截叫铲,铲掉了叫剔。铲掉容易留半截难啊。
传统雕刻就是平面錾刻,打制,剔地,基本上就这几种,然后综合一下,一般人又不明白了。
剔地一般在厚银料上,背面是平的,但薄银料上也可以用剔地工艺。薄银料一般剔地后纹饰边缘需要用珍珠地或布纹錾踩平,踩完后会使纹饰面从背面显出一种痕迹,也是有点凹凸感,但跟打制的凹凸完全不同。东北剔地扁方这种现象表现比较明显。这同样是手工痕迹,可惜精密铸造连这种痕迹也能铸造上。
:]84) 突然不想说了,没人给学费。吃饭去:]14) :]84):]68) 路过打酱油楼主你对拿图复刻 怎么看?
:]81)好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