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 发表于 2009-8-18 18:30

杨庆和银楼(久记)

转载
老银楼倒闭之谜

  邵友濂的大儿子邵颐,娶李鸿章的侄女儿为妻,可惜李夫人寿不长,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邵畹香,不多年即病逝了,女儿后嫁沪上蒯家(合肥人,蒯光典之后),人称蒯太太。邵颐又娶北方一世家女儿史氏为妻,可惜邵颐亦不长寿,中年去世,抛下史氏独守空房。当公公的邵友濂念长媳守节无后,生前即立下遗嘱,命二儿邵恒将婚后出生的第一个儿子过继给大房,这个被过继的男孩,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大名鼎鼎的邵洵美。

  邵颐去世时,弟弟邵恒才7岁,哥哥一死,他成了单根独苗,须承祧邵家一脉香火。而邵恒夫妇确也很争气,一连生下六个儿子即邵云龙、邵云鹏、邵云骏、邵云麒、邵云麟、邵云骧,还有一个女儿邵云芝(现已9l高龄,居美国)。但是邵恒毕竟过于受宠爱了,其父去世时他才十五六岁,位居一家之尊,其母柴太夫人,嫂子史夫人,以及他17岁时迎进家门的盛四小姐,三个女人以及一大帮男女佣人,整天围着他转,他什么脑筋也无需动,反正有的是钱,久而久之,养成了吃喝玩乐,不思经营的脾性,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家中的金山日见消耗,最后终于到了卖房子卖地,捉襟见肘的境地。加上家里的总管是柴太夫人的胞弟(即邵恒的舅舅),这位娘舅精明过人,又擅长弄权,仗着姐姐对他的信任,明里暗里中饱私囊,更加速了邵氏产业的「冰释」。

  邵恒还有一个绰号,大概60岁以上的老上海们都知道,叫「杨庆和小开」,这包含着一个豪门难以启齿,而路人则视为笑料的故事。

  说是在1935年冬,位于南京路五福弄口的杨庆和银楼(久记)突然宣布倒闭了,在上海滩阔人圈子里即刻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家银楼自清末以来,一直位居上海滩「第一大银楼」,拥有百万资本,该银楼不仅大量吸收存款,多为阔太太、少奶奶们的私房钱,而且该店的金银首饰,一直是上海贵夫人的首选。同时大家还知道,这家银楼的真正老板,是上海道邵府,继邵友濂之后就是邵恒。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就一下子轰然倒了呢?

原来,怪来怪去还是怪邵恒自己,弄巧成拙。

  当年邵老太爷去世后,邵家两房一直没分家,但是产业的利润、出息或卖掉一宗产业的所得,则向来是两房平分的。然而,邵恒在接手家业时,却向大房隐瞒了这个杨庆和银楼(久记)一项,于是此银楼变成了他个人的私产,而且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出色,邵府里的人只当这个银楼早已归他人了,并未去深究,而他本人平时又根本不管银楼里的业务,全权放给下面的经理、账房去办,久而久之,下面的人也摸透了这位「杨庆和小开」的脾气,也就肆无忌惮地做手脚,欺上瞒下,谋取私利。他邵恒只管一件事,即每到、大年初一的上午,他须在客厅里候一位客人,此客人即杨庆和银楼的经理。经理一到,两人寒暄几句后,客人就会走到供着香火的邵家祖宗喜神位前,拜上几拜,然后从包里摸出一个大红封袋,双手捧送到供桌上,遂即起身告辞。主人从不挽留多坐一会儿,心中只挂念那只大红封袋。原来袋中装的就是杨庆和银楼一年来的利润。这种大年初一上午的「例行公事」延续了多年,一直未出破绽,可到了1935年,纸终于包不住火了。

  这一天,有位蒯太太因家有急用,一早来到银楼提取存款,张口要提现金3万元。谁知这年银楼很不景气,加上管理混乱,资金周转不灵,偌大个银楼,一时竞拿不出3万现金。于是银楼经理只得请求这位太太缓期几天,商定3天为限。后来3天仍拿不出来,再改为7天为限。眼看7天限期已到,经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无奈,只好跑去向邵老板告急,请其出面,迅速调拨现款付兑。邵恒平时花钱如流水,从来不知道如何应付突发事件,但他也急中生智,叫银楼经理去找自己的大儿子邵洵美解决,因为邵淘美继承了大房的产业,手中有钱,这一点为人父者邵恒心里倒是清楚的。然而这么一来,「大红封袋」的秘密故事就不得不公开了。

  父亲有难,当儿子的还能坐视不救吗?邵洵美无奈,只好咽下这枚苦果,设法调集现金。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邵家忙于调集现金的事不知不觉地传到了一些储户的耳朵里,于是一下子讹言四起,说杨庆和银楼亏了本,连储户的存款也蚀光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储户.慌作一团,纷纷哄到银楼来提款。这下子邵恒更是乱了阵脚,但他仍是躲在家里不出场,一切叫大儿子邵洵美去应付,害得邵洵美叫苦不迭。万般无奈,只好将银楼关门了事,请律师董某盘店清理,处理善后。董某是当年上海滩的大律师,邵家与他还有点世谊。清理结果,情况尚可,邵家不需再拿出钱来补漏洞了,除了兑付全部存款以及支付所有欠款外,尚有剩余6万元。本来事情到此可以打住,息事宁人了,可董某这个大律师却又动了坏脑筋。他将清查结果隐瞒起来,故意到《申报》上去发表了一项「声明」,叫储户前来登记。储户们前来登记时,他就谎称清查结果不可预料,动员人家将存款以三折卖给律师事务所,声称假如清查下来银楼根本无所余款的话,你们手中的存款单将是一文不值!储户自然是害怕了,不少人经不起诱导,只得忍痛以三折卖了存款单,现交现付。而那位「肇事者」蒯太太,却没有动心,一直静候清查结果出来。清查结果终于出来了,银楼不仅完全可以偿付所有存款,而且还剩余6万余元。那些被「三折」的误导而出让存款单的储户们,自然是气得破口大骂「强盗律师」,恨不能一口咬死他!

  事情到此尚未完全结束。事隔一年,到了1936年大年初三,邵洵美家里(现临潼路徐园4号)来了位贵夫人,此人即邵颐的第一位妻子李夫人所生的女儿畹香(婧之),嫁给了清末大吏蒯光典的儿子蒯景生,是邵洵美的堂姐。她是前来拜年的。邵洵美在与她聊天时,就谈到了杨庆和银楼倒闭的「全本」故事。谁知这位堂姐听后惊呆了,她带着懊恼又愧疚的神情脱口而出:「洵美,这个蒯太太就是我呀!我怎么不知道杨庆和银楼竟是我们邵家的呢?」邵洵美听之亦一怔,事情怎么是这样的呢?这不是自家人乱了自家人吗?怪来怪去,这都是他老爸邵恒的私心杂念作的祟!

  后来「杨庆和小开」的故事就在市民中传开了,「杨庆和小开」一词,也作为上海人口语中「阔少」的代名词,载入上海方言语库了。

清风 发表于 2009-8-18 20:19

实用器银勺子。杨庆和久记

浪淘沙 发表于 2009-8-18 20:44

好文,学习

闯天涯 发表于 2009-8-18 20:50

这里还真让人长见识,长知识.:]81)

小淘儿 发表于 2009-8-18 20:52

:]20)回家找找有无杨庆和久记的东东,睹物思文,真是别有情趣呀

aclouis 发表于 2009-8-19 17:59

感谢分享~

白萍花馆主人 发表于 2009-9-1 18:47

好文.感谢分享。

羽客 发表于 2010-8-25 16:43

见识了,多谢美文

电光炻 发表于 2011-2-25 19:41

:]46)

程宇航 发表于 2011-3-31 13:26

:]81)好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杨庆和银楼(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