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①刘、阮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而迷入天台洞遇到了两个仙女,在洞中和这两个仙女住了半年之久,并与她们结成了夫妇关系。后诗文中常见的“天台洞”等用典即本此而来,所言即指天台二女所居住的并和刘阮二人成婚的这一天台洞,诗文中引用,泛指女子所居住的闺房以及男女新婚的洞房,也用来借指女子的居处。但诗文中引用,“天台洞”这一名称又变称为“桃源洞”、“桃花洞”、“刘阮洞”、“阮洞”、“玉洞”等,详下: 【天台洞】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九出:“看这万迭白罩青松,原是俺天台洞”。 【桃源洞】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幽情何处桃源洞,则怕刘郎去未归”。明·熊龙峰《四种小说·〈张生彩鸾灯传〉》:“桃源洞里登仙女,兜率宫中稔色人”。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窗外月华霜重,寂寞桃源洞”。元·荆干臣《黄钟·醉花阴北·〈闺情〉》曲:“鸳鸯浦开并蒂长,桃源洞春光艳阳”。元·周文质《双调·蝶恋花·〈迷悟〉》曲:“蓝桥路千里烟波,桃源洞百结藤萝”。《风月梦》第十八回:“但恐仙姬不使刘郎离桃源洞口亦祈示知,专此布达,伏希霁览鉴,兼候晨佳,不宣”。 【桃花洞】五代·和凝《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愁,桃花洞,瑶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总不过匆匆完帐,须是不桃花洞里老刘郎”。清·吕熊《女仙外史》第三一回:“天台女,刘晨所遇,居桃花洞”。清·陈球《燕山外史》第六出:“再把腮斗边添些喜洽,可抵得桃花洞仙子胡麻”。 【阮洞】宋·黄台《题歙州问政聂道士所居》诗:“阮洞神仙分药去,蔡家史弟寄书还”。 【玉洞】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0回:“饭里胡麻归玉洞,水流红叶向金门”。 〖释义〗②刘、阮二人于天台山采药迷路而误入桃源洞中得遇二仙女成就了他们的人仙相配的美好姻缘,加之由于“桃源洞”和“桃花源”中的武陵桃源洞在字面上相似,因而引典时常常互窜,常见的“刘阮桃源”、“误入桃源”、“误入武陵溪”、“武陵迷”等用典均本此而来,所言即指刘、阮二人于天台山采药因迷路而误入桃源洞中和天台二仙女成婚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多用来咏写仙界艳情的典实,或用来表示仙界遇艳之事,但多用作咏写男女艳情的典实,寻仙慕道以及天台山咏事即事的诗文中亦常见引这些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