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注册原因写:爱三多老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aphne8080 于 2015-3-25 11:06 编辑
在淘宝网上看到了一件在书上见过的国宝中的国宝---明代阁楼人物簪,店主说跟铲地皮的收来的,发给大家同赏同评这把大药。
也许有人已经发过类似的帖子了,不过仍希望刚入门的新手们注意!
再来个百度上的简介
9件楼阁人物金簪
精美绝仑巧夺天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肖发标告诉记者,南城明益庄王朱厚烨墓曾出土了9件楼阁人物金簪,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复杂的楼阁、人物,楼阁式宫殿有单层的,也有两层或三层的,或单独一栋,或二栋、三栋并联,一些不及米粒大的男女人物也神态栩栩,可谓巧夺天工。
以并排两栋楼阁组成的金簪为例,簪首为两栋完全立体的楼阁, 略有高低,四周绕以花树,似花园中的亭台。其略高者,为十字脊重檐歇山顶,阁内三人,一人居中而立,旁有两侍女持扇侍候。阁外正门有一侍女和一只仙鹤相对而立,似在对语。阁侧面亦有一只仙鹤作展翅状。阁后则有一只梅花鹿在向前张望。
旁边较低的一栋楼阁为六角重檐顶,楼阁六面均有隔扇,内中侧卧一人,阁外有四侍女持物环绕。两栋楼阁并排立于金丝焊花的底座上,周围绕以栏杆。簪首底部为一只脚踏如意祥云的凤,凤嘴张开,衔住簪底,凤身与簪脚相连。此簪上的人物和动物都栩栩如生,仙鹤的羽毛、梅花鹿的眼睛和斑纹等都极为细致地雕刻出来,玲珑剔透、精美绝仑。
有的金簪还是成对的,簪首形如橄揽,累丝楼阁人物两排,周围缀花草。两层楼阁,上层一人居中,手持笏;下层三人,主人居中而坐,双手持笏,两侍者分立两侧。楼阁中的人物虽只有米粒大小,但刻画精细,其发髻、裙裾乃至眉眼均清晰可见。簪脚略有弧度,更加顺应发髻的形状。
在小空间塑造大场景
代表明代金银工艺最高水准
记者了解到,以缩微艺术打造的明代楼阁人物金簪一出土即引起了极大关注,诸多考古学家惊叹,在仅仅几厘米的簪面上,营造出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各色人物等,大到重檐斗拱、如意形围栏,小到用金丝累成的卷草纹,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一些楼阁内部的方寸之间,有的居然刻画了十来个人物,且每个人物的相貌、服饰、姿态皆不相同,逼真之极。
据悉,这些华美金簪是在细丝编织的衬底上,用金片和细丝雕出楼阁、人物的,所用的金线比发丝还细,金片则薄如蝉翼,采用了模压、焊接、锤鍱、錾刻、花丝等工艺,如此才能在不足10厘米的空间内营造出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造型优美的树木人物,缔造出极为复杂精致的大场景。
楼阁人物金簪代表了明代金银工艺中的最高水准,肖发标表示,它们是明代金银饰品中出类拔萃的代表,运用了极细的金丝编织工艺和极其复杂的掐金丝镶嵌珠宝点翠工艺,反映了当时卓绝的手工艺水平。
“明代金银工艺上没有很多创新,但在制作上能把已有的工艺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元代以来,帝王贵族所用的金器,尤其是首饰,都广泛使用掐金丝镶嵌宝石工艺,明代则将其运用到极致;再者,明代金银器中素面者少见,纹饰结构大多趋向繁密,花纹组织常满布器身,除细线錾刻外,亦有不少浮雕型装饰,这对以后清代的金银器制作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肖发标分析称。
国宝中的国宝
反映明代生活风俗
据悉,这些楼阁人物金簪是在国内已发现的明代文物中绝无仅有的。刘诗中曾感叹,它们可谓“国宝中的国宝”。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金簪上的建筑是仿照江西益王王府的造型制造的,让后世的人可以遥想当年金碧辉煌的益王府。
除了建筑造型之外,楼阁人物金簪的整体风格也有明显的宫廷气息,“它们采用了珠宝镶嵌工艺,金器与宝石、玉镶嵌在一起,风格趋向华丽、浓艳,宫廷气息非常浓厚。纹饰中又以凤为图案,可说是高贵与权势的象征。这与明代的宫廷风格是一致的,彼时的金银器形和花纹装饰图案等都呈现出雍容华贵的面貌,或镶嵌红、蓝、绿、白宝石,色彩斑斓,或珍珠点翠,或精雕细琢,或累丝制成,纤细秀丽,巧夺天工。”肖发标介绍说。
楼阁人物金簪的出土对于研究明代的社会风俗也有很大帮助,比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穿戴习俗,女子常在梳好的发髻上覆一顶小帽,将头发罩住,这类小帽称为鬏髻;又喜在鬏髻周围遍插发簪,将头发整齐地掩盖,因此,在鬏髻的前后左右两侧等部位就有不同式样的发簪与之组合,只不过,作为藩王的王妃,其发饰的选材和制作更为考究,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
再者,这也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藩王及其贵妃生前披金戴玉、珠翠满身,死后也希望能继续过这种奢靡的生活,于是,在墓中就放置了大量金银器物。
看看博物馆中的绝美图片吧
最后万贵妃镇楼~~
[attachimg]2317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