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注册原因写:爱三多老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heat545 于 2017-3-14 21:55 编辑
小弟去年刚刚迷上银器,入行较浅,献上自己从外文网站上翻译整理的一些材料供大家购买美国银器做参考,在各位大大面前班门弄斧了,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其中部分材料参考了召苏博客的 http://www.3exware.com/home/article.asp?id=138 没有征得同意,就搬过来,还请海涵。
美国银器漫谈
一、美国银器的历史 美国的一些土著部落很早就能制作一些银饰和器物。非印第安土著美国银匠出现在15世纪前后,随后的美国金银器发展史一般以独立战争(1775-1783)和南北战争(1861~1865)作为节点分为三个阶段。尤其是南北战争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1、南北战争(1861~1865)之前 19世纪初,跟随欧洲新古典主义[1]的浪潮,美国银器也逐渐从18世纪洛可可[2]时期浮华绮丽的装饰转向精致而典雅、庄重而含蓄的新古典主义。
Gorham公司新古典主义茶壶 在新古典主义影响下,法国的帝国风格(Empirestyle)将新古典主义进一步发扬光大。帝国风格是拿破仑帝国的官方艺术风格。帝国风格非常强调帝权象征,于1804年登上皇帝宝座的拿破仑[1769-1821]一心想效仿古罗马帝国的模式建立起统一的欧洲,帝政风格就是这一观念的产物。帝国风格的最重要谛造者是夏尔·佩西耶[1764-1838]和皮埃尔·方丹[1762-1853],他们都是法兰西学院的学生,沉迷于古典主义,经大卫引荐后成为拿破仑的官方设计师。帝国风格随着拿破仑的军事征服,也被带到欧美各地,并获得了面貌各异的发展。例如,英国的摄政风格,它与法国的帝政风格在时间上有相重叠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者的影响。 19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深受帝国风格影响,这个时期,美国的建筑物件、家具、地毯、壁纸、织物、照明设备、银器等等都带有古埃及和古罗马风格的主题,还有耀武的象征,例如:交叉的双剑或双箭,和美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如:星、烟叶、玉米棒和金鹰等。(金鹰也是法帝国风格的流行主题,因为它早先是古罗马共和国的象征,之后又被拿破仑应用到其帝国的军用徽章中。)
Ball, Black & Co公司帝国风格埃及复兴中央装饰碗
Ball, Black & Co公司帝国风格罗马复兴茶壶
在这一时期,精心设计的冲压边饰替代了18世纪晚期精细的珠饰花边和明亮切割雕刻。
Gorham冲压边饰鎏金银碗
Gorham冲压边饰鎏金中央装饰碗 银器自古就被用于庆典和奖励,但19世纪起,美国更加普遍的使用银制奖杯来奖励政治和行政的成就。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纽约州州长德威特·克林顿被授予一对精美绝伦的花瓶,作为将纽约市的商业和艺术发展带上新的台阶的奖励与纪念。花瓶顶端就有美国爱国主义的象征:美国鹰。
德威特·克林顿奖杯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洛可可复兴风格(Rococo Revival style)自1830年又开始流行。贝壳和卷曲再次在餐具中流行,高浮雕花卉(repoussé)也出现在了水罐和茶具上。
Taylor and Lawrie洛可可风格主菜盘
Tiffany高浮雕花卉咖啡壶 从19世纪初起,和西欧一样,美国金银匠也逐渐从手工作坊向公司企业方式转型。19世纪以前大部分欧美银匠都是传统的前店后场式的小作坊,虽然也存在几个师傅合伙,招收帮工或学徒的多人合作模式,但规模有限。公司化经营的结果,不仅出现了雇佣工人和较大的工厂,而且还引起了销售与制造的分离。美国著名银器品牌戈勒姆(Gorham)成立于1831年,蒂芙尼(Tiffany& Co)成立于1837年。1842年,美国对大量商品开始征收40%进口税,包括银器,征税刺激了美国国内银器行业进一步发展。 银器标准方面,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没有公认的纯度标准,除了马里兰州在1814到1830年间有鉴定所和相关法规之外(1830年以后不再强制实施),美国也没有相应的纯度规定和管理制度。南北战争之前大部分美国银匠制作的器物的纯度在850~900之间。1794年,美国银币的法定纯度为892.4后于1837年提升为900,因此从18世纪晚期开始,绝大多数银匠的制品都能达到900左右。这些一般被统称为硬币银(Coin Silver),但也有一些公司使用纯度更高的材料,比如Kirk曾一度使用917(类似于黄金的22K,也可以纳入广义的硬币银范围内),Ball Black则使用更高的950,也有一些使用925(即英国纯银,甚至打上English Sterling标志)的。 2、南北战争(1861~1865)之后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腾飞,民众对精细的银制的餐具、茶和咖啡具以及个人物品需求激增。这个时期折衷主义[4]横行,主要银器风格包括自然主义(naturalism)、日式风格(japonisme)、波斯风格(Persian)、文艺复兴、布杂艺术和维京复兴。
蒂芙尼日式混合金属盘
蒂芙尼日式银花瓶 这一阶段,设计师的作用日益凸显,银器制作的分工日益加剧。一系列的技艺高超且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曾担任蒂芙尼设计部门主管,包括John C. Moore、 Edward C. Moore、John T. Curran和Paulding Farnham。银器的设计大赛开始出现。国际博览会和交易会同样启发了美国银器设计师和生产商,他们创作出最好的展品用于展览。在1983年的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上,蒂芙尼公司展示了工艺精湛的玉兰花瓶和维京复兴汤碗。在1900年的世bo会上,蒂芙尼公司展览了宝石镶嵌亚当花瓶。
蒂芙尼玉兰花瓶
蒂芙尼维京复兴汤碗
蒂芙尼镶宝亚当花瓶 在19和20世纪之交,厌倦了过剩的装饰和流水线技术,新一波手工工艺席卷欧洲和美洲大陆。这股潮流不仅影响了独立的艺术家,还影响了像Gorham这样的大厂。Gorham创造了一种新的手工工艺Martelé,法语意思是锻打。Martelé工艺起伏感性的线条符合19世纪80年代席卷欧洲的新艺术运动风格(Art Nouveau)。由于当时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更,新艺术运动风格既是一次复兴运动,也颇具前瞻性审美,这股潮流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蒂芙尼新艺术运动风格水壶 南北战争之前,美国虽然也有诸如PaulRevere之类的著名银匠,但总体工艺一般。1860以后美国银器的艺术水平逐渐达到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西欧同行,与英法俄共同组成了西方银器的第一集团。目前拍卖会上常有其制品露面的公司,主要是Tiffany和Goharm两大巨头,以及Ball/Black、Dominik & Haff、International Silver(由Rogers Brother等合并而成)、Kirk(后与Stieff合并)、Reed& Barton、Shiebler、Tuttle、Wallace、Whiting(后并入Goharm)等10来家,数量不多,耳熟能详。这些公司大多不光制作销售金银制品,而且也制作珠宝首饰,代表了历史上美国本土金银珠宝类奢侈品行业的最高水平。 银器标准方面,从南北战争前后开始,美国大部分的银匠和公司逐渐统一使用925,由此形成了美国银器的习惯性标准。
二、藏品赏析:
我的藏品:蒂芙尼波斯风格高浮雕花卉咖啡三件套 此套单人咖啡套件产于1876-1879年,当时的蒂芙尼在爱德华·C·摩尔的领导下。爱德华·C·摩尔是约翰·C·摩尔的长子,他与蒂芙尼公司持续了四十年的商业合作关系。1868年,爱德华·C·摩尔在蒂芙尼先生与约翰·C·摩尔的共同协议下很快就接手了银器制造的业务,他扩大了员工编制和生产过程,提高产生质量及数量。起初爱德华许多部件都采用19世纪强调明晰、对称、节制,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的新古典艺术形式,他设计和制作出大量此类风格的盛器包括盒子、糖罐子、调味汁碟、壶、碟子、水罐等等。自1870年后,爱德华的灵感则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和伊斯兰艺术。这些近东及远东艺术助他打造出自己的风格。19世纪后半叶来自东方的艺术品首次出现在欧洲,随后来到了美国。爱德华·C·摩尔成为了首批理解这些宝藏真正价值的人,同时他开始收集这些具有异国情调的物件,成为美国收集日本和伊斯兰艺术的先驱。
[1]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是一种新的复古运动。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亦即反对华丽的装饰,尽量以俭朴的风格为主)。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2]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洛可可Rococo这个字是从法文Rocaille和coquilles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而coquilles则是贝壳。洛可可后来被新古典主义取代。
[3]美国政治领袖。克林顿出生于纽约州橘子郡小不列颠城。在哥伦比亚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802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次年辞职出任纽约市长(1803-06年)。1812年,获联邦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最后输给詹姆斯·麦迪森。1812-15年克林顿再次担任纽约市市长,1817-23年及1825-28年,出任纽约州州长。任纽约州州长期间,他顶住强大的反对压力,推行建造连接布法罗与哈德逊河的伊利运河。该项目被当时的反对者讥称为“克林顿沟”(Clinton’s Ditch),但自1825年竣工后,它不仅促进了纽约州的繁荣,还使纽约市成为一个商贸工业中心。运河本身也获得了巨额利润。
[4] 折衷主义是指在途径或操作运用上,以不同的理论、方法、风格,拣选其中最佳要素,应用在新的创作中。在艺术或建筑批评的特定脉络场合,意指挪借多种视觉资源来创作新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