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維
发表于 2010-9-4 10:23
支持下 ~
眼力還是須上手經驗和前輩們教授來提升, 早期看到戰漢型制金器就眼花心跳下手, 還好現在金價爆漲. 哈哈 ~
老銀丁 发表于 2010-9-4 04:49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以前金便宜,加上價格便宜還可賭賭,但現在這樣玩就麻煩了....
小維
发表于 2010-9-4 10:30
小维先生言之有理,是多年的收藏、研究后的真知灼见。几千年来,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经历史的冲刷,战与火及人为的淘汰与选择,现存于世者实为凤毛麟角,如今能有幸收上一件真是不易。
因而,藏友之间的交 ...
LYP 发表于 2010-9-4 08:42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我說的不見得正確而且仍在學習,春秋-戰漢面臨兩大問題,一是能接近的樣本太少而地域太廣,另一問題是做法太簡易容易仿,加上當時金器需往兩方面討論(一鑄造 一鍛造)
老范
发表于 2010-9-4 20:12
所以我对唐代以前的金銀首飾不予涉略,真真假假,欣赏就好
星期八的工作
发表于 2010-9-6 00:58
:]0)学习
qingying
发表于 2010-9-13 13:28
排队听课,这东西离某挺久远的,学习学习长长见识。
东坡艺术馆
发表于 2012-2-8 11:37
学习!
:victory:
lanechang
发表于 2012-4-22 13:50
其实不管是高古金银器还是古钱币或古陶瓷,如果近五年各位去的地方足够多(大陆各省)你就会发现,各项收藏种类和已有的认知都在不断被突破,近十年的确是出土古物井喷高峰,很多物件一出土就有专门倒卖渠道直奔南方漂洋过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十年中国内陆的开发高潮,城区规模一再扩大,很多老城规模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无如此巨变,且如今新建的高层建筑地基极深,抢救性考古发掘之后可见勘探深度一直达原生土层,基本上各朝代的文化层堆积都被掀了个底朝天,,,有些小县城郊区的古墓葬涵盖年代从战国一直到清代延续达千年之久,在开发的浪潮中一次性就被彻底扫荡了,,,加上去年的刑法修正案已经取消了对盗掘古墓葬的死刑处罚,别说盗墓,现在很多地方开发时直接就开着推土机推得一塌糊涂了,,,多看看新闻就知道了,但这样的高峰持续不了多久,,,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十年之后肯定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中国大陆近十年的大开发大拆迁浪潮对古墓葬古遗址的破坏是惊人的,在某些城市甚至超过以往千年破坏的总和!另外,高古的东西受当时交通,社会动荡等因素影响,即使同一类型器具不同地区的产品细节处理往往也都有差别,,,太雷同的东西大批出现一定有问题,一定要多到下面去看,,,只看博物馆和出版物的东西已经远远不够了,,,,
贻方
发表于 2012-4-24 16:44
lanechang 发表于 2012-4-22 1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不管是高古金银器还是古钱币或古陶瓷,如果近五年各位去的地方足够多(大陆各省)你就会发现,各项收藏 ...
兄说到了很现实的情况~观点也很赞同~改革开放后到现在对古文化的毁坏和透支是灾难性的~也是井喷式出现东西的时候~
拿明饰而言~这两年看了自己选出的国内历年数十例大信息量的考古报告~除了定陵和几个贵族王墓出的东西外~其它很多觉得和现实中见到的规模有不少差距~比王墓还好的不在少数~在不少细化的门类中~公开的资料还是比较匮乏~与现实中差距不小~个人能力有限~私下见到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一管窥豹~可想而知~
lanechang
发表于 2012-4-25 15:20
贻方 发表于 2012-4-24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说到了很现实的情况~观点也很赞同~改革开放后到现在对古文化的毁坏和透支是灾难性的~也是井喷式出现东西 ...
是的,很多我认识的民间搞专类收藏近一辈子的,在网上其他收藏网站认识的大学教书的以及文物考古工作人员现在对于不可能这种字眼是很谨慎的,,,别说中国历代金银首饰(更勿论首饰这两个字所包含的耳环,戒指,手镯,配件种类之庞杂),一个人穷其一生精力哪怕对于北宋167年疆域内各地区及边境地带各名族各个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所有类型能见到过真正总数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即使能经常了解到全国文博机构科研院所文物信息的专业一线文物考古机构研究人员我也从没听说哪个人敢吹嘘某个历史朝代所有年份不同地域某种首饰类型他都见过,,,,,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甚至对某个朝代个别年份的历史文献资料我们都知之甚少,,,,我们都不是上帝,,,,也不会未卜先知,,,,搞收藏,要读千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事事总以博物馆里陈列物或已出版物上器物为准而否定一切往往会走入死胡同,也更容易吃药,殊不知,这类物品往往是作假的重灾区!!!
小維
发表于 2012-4-25 18:05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2-4-25 18:52 编辑
書一般告訴收藏者只是表像,而書中有些文字告訴收藏者真像,但問題中國文字表達必須要在相同基礎下,而一般人看書也主要只看照片,也就是要有相對對古認知的基礎你才能從書中學到精華,行萬里路目的是為了看的更多,有些人看萬卷書行萬里路仍走誤區, 那主要問題收藏本身對文物体認缺乏這方面的特質,而文物市場就是試鍊,當用金錢花在這真真假假的收藏品中,成者逐漸成規模,而敗者滿屋國寶,而市場其中最大收獲是,如已經知道的品種瞭解現今仿造者演進的技術及看到一些文博書籍不重視的小品.
近一二十年, 隨開發文物出土非常多,但是否完全改變到金銀收藏的觀念,我是持否定(若對我看法不同請舉出實例),現在收藏特別是唐代金銀器還是依賴那些重要考古或窖藏,說實在這一二十年我看並無變化,也看不出該改變收藏觀念.
學者不用不可能這話主要出於研究上嚴謹的態度,這當然需尊重的,有次參加一研討會,一去世的學者就有拿出一批瓷包金銀作品於會中討論並咨詢,會場參與者多不予好評,另一學者表達看法也是一樣,必竟收藏者是花大把錢買的,接下來可想而知,也就是不了了之,會後我問一古董商說你不是跟這位先生很熟嗎,為何不告訴他答案,他說已經多嘴告訴他,但有點後悔,必竟是生意人,有些事裝傻就好,免得別人知道惹麻煩,收藏跟學者不一樣,用的辛苦賺的錢, 假設不更謹慎些,那才真會走入死胡同,生意人則不然,是是而非的還可換錢,收藏呢?只會把你辛苦的錢壓在也許可能渺茫的那一點期望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