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 发表于 2012-7-19 22:26

听讲

闲灯 发表于 2012-7-19 22:34

看着背后凸起来的一直以为是刻得太用力。。。听讲ING

时光过客 发表于 2012-7-19 22:41

学习了{:soso_e183:}

醉花荫 发表于 2012-7-19 22:49

好帖子,顶一下

斜月半窗 发表于 2012-7-19 22:52

看底就是锤堞,支持小陈老师说法,完全都是感觉,无根据。
三哥如果有异议,欢迎把镯子寄给我学习下。:lol
另三多有很多动手做新银的高手,更有发言权。

SUNNY三年 发表于 2012-7-19 23:56

2年前向一位只會動刀/鏨的hk師父請教過鎖片上斜刀事宜,他說先有人用毛筆勾勒出花草鳥等圖案后,他再在金/銀片上施刀,而問到工具,卻僅是一把刀和xxxx,原理說起簡單(在此保留,免得南北二人,無師自通),卻用去他十多歲時,5年青春,片上墨跡只是大約依据,全憑當時出刀,隨机而變,且斜刀要一气呵成,不可補刀,而后來請他在已鏨出細小花葉的鎖片上下刀,完成的就很彆扭,中間產生斷/補刀現象,這是在空白和既有鏨紋下刀不同之故.
另清中早鐲近年受追捧,主因是量少,韻味足,造成原因是當時鋼差不佳,做不了几個,模即損,且模d精細度特不足,一定要以刀工輔佐,底地魚子手工打製,手中一對鐲,上到下有40多排.
歡迎繼續激盪~

诗诗妹妹 发表于 2012-7-20 00:05

听课

扶苏 发表于 2012-7-20 00:09

有点云里雾里,但钩起拜师学艺,自我实践之欲。:lol

岭南银 发表于 2012-7-20 00:18

听了三年兄与各位之言,受益良多,很久没有这种好贴了

77 发表于 2012-7-20 00:18

我们不是古代工匠本人,最好的考古是要有文献材料
如果作为个人体会是可以探讨的,然而作为学术研究则论据不足。
红心的意见更为中肯。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 ★剔底=銀飾上沒有此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