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5 21:56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5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6x7=10.2,也就1英镑3先令的样子……

自从被云老批评我瞎批评人之后,我不敢再乱说了,果老可能是根据当时的金价算出来的,但你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

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普遍工资都不高。果老虽自称吊丝,但我还是把你和飞老他们,归于文艺青年一类。傲慢与偏见里的Mr. Bingley 炫富,自称年薪4-5千镑,Sense and Sensibility里的Dashwoods哭穷,说全家年收入才500镑,日子过得紧巴巴,仅管这样,家里还养着几个佣人。

有人说当时农村的壮劳力,一周可挣到1镑,一般职员,一年不到百镑,只有1-2%的人群,年收入超过150镑。果老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找到不同的说法,但范围应该差不太多。严老金当年为“志成银楼”打工,8级钳工,一年下来,据路老说,也不过几两碎银子。我7几年刚开始工作时,一个月挣18块7毛4,现在给果老喝杯咖啡都不够。当时齐白石的小画,在友谊商店卖200多元,别的地方价也近似,无人问津。

这扇子,是当时的泊来工艺品,要是果老计算无误的话,要价是普通工薪阶层半个月的收入。那些民窑的瓷器摆件,也是当年普通的日用品,看看现在的市场价格。我说个人感觉不会早于19世纪末,是根据标签的猜测,关键还是要看里面的东西,看银有帮助,鹅毛的帮助可能更大。那颜料看起来有些象康熙青花“翠毛蓝”, 年代更早也不一定。

一把品相好的纯银扇骨扇面的,经纪人要要到3万人民币,有盒的,根据盒的不同,可到4万多。鹅毛扇面的更少见,不是当时流行的材料,绘画难度大,材质不易保存。

apsaras 发表于 2013-1-5 22:39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5 2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从被云老批评我瞎批评人之后,我不敢再乱说了,果老可能是根据当时的金价算出来的,但你可能误解我的意 ...

难道土老师也看 BBC Classical Jane Austen Series? 您更喜欢 Bingley还是 Dashwood? 飞天比较喜欢 Mr. Darcy.

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妇女品味繁华,一把来自中国的扇子是参加舞会必须的。土老师分析到位!

:]18):]12)

夏墨兰 发表于 2013-1-5 23:34

apsaras 发表于 2013-1-5 22: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难道土老师也看 BBC Classical Jane Austen Series? 您更喜欢 Bingley还是 Dashwood? 飞天比较喜欢 M ...


飞姐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很喜欢的一部片子:《茜茜公主》


蕾丝、荷叶边、束腰、蓬蓬裙,还有美丽的波浪卷发、华丽丽的帽子 ~~

apsaras 发表于 2013-1-6 10:09

夏墨兰 发表于 2013-1-5 2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飞姐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少年时代很喜欢的一部片子:《茜茜公主》




小陈老师不要骂我歪楼哦。都是给墨兰带坏的! {:soso_e112:}{:soso_e183:}




眉飞色舞 发表于 2013-1-6 10:43

惊到了!太厉害了{:soso__435712834697357227_1:}

小陈 发表于 2013-1-6 12:18

来晚了,谢谢严老对扇子的解读

小陈 发表于 2013-1-6 16:37

小陈 发表于 2012-12-30 20:51 http://www.3d9r.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件,您能找到同类带包装盒的吗?

参阅Kernan Chait书222页。十三行 Old Chinese Street(靖远街)52号的WONGCHEOONG售出,必定是1856年前的东东。

jiajia888 发表于 2013-1-6 16:48

{:soso_e142:}{:soso_e142:}大餐

apsaras 发表于 2013-1-6 16:48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4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 153-157楼由葡萄牙经销的广东银骨鹅毛扇的断代

陈老,我的批评没起太大作用,认捐还是不太涌跃,我 ...

多谢土老师让我温故知新。又跟您学习了。

小陈老师扇子的断代飞天肯定不懂。记得以前找到一些零碎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跟土老师的信息互相呼应一下。

原来摺扇 (folding fan)是日本人的发明,后传至朝鲜,11世纪以贡品形式送入中国宫廷。在16世纪后期,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再从中国将其引入欧洲大陆,被皇室和贵族视为一种身份象征的玩意。美国 Smithsonian旗下的 Cooper-Hewitt博物馆收藏了一把断代为 1710–20 年中国为荷兰市场生产的 XG 扇子。它当时是随着瓷器与其他奢侈品一起进口到荷兰的。

大量输入可能还得到十八世纪末期,广东有许多作坊生产扇子,再通过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办的东印度公司进口到欧洲。

飞天瞎想,美国于广州十三行设置花旗馆是1776 年美国独立之后的事情。也许扇子出口到欧洲大陆比到美国来得要早呢。



小陈 发表于 2013-1-6 16:53

接近的还有: 艾纳福《Silver& Caving of the Old China Trade》,1983,p87


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完整版本: 乱弹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