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桐 发表于 2013-9-16 20:27

继续说完。
这盘子不会是铸造的。铸造多数用来解决形状复杂、有特别重量要求的东西。
不考虑有内外圈的部分,布老可以观察从盘中心到盘沿的厚度变化。没变化,厚度一致,那是stamping,渐厚,那是raising。
然后在加上内外圈部分考虑。如果是stamping,那就连口沿一起一次成型,加焊贴片,最后錾上沙地。
如果是raising,考虑更可能的是加焊内外圈、贴片,最后錾地子。要想看到焊痕,在空气中陈列一段时间,焊过的地方氧化得会更明显。

话说回来,在4毫米厚的银片上实施raising,对中西银匠都没有难度。只是这盘子的边沿从图片中看起来不太似raising的而已。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07:18

锦桐 发表于 2013-9-16 20:27
继续说完。
这盘子不会是铸造的。铸造多数用来解决形状复杂、有特别重量要求的东西。
不考虑有内外圈的部 ...

从上世纪初中国银楼前店后作坊的模式来开,不太可能用stamping制作银器,应为stamping对机械,模具(钢模)要求及投资较大,除非造币厂制作银币。raising不是复杂的技术,是个体力活,一般学徒工即可制作。从银楼生意角度来讲,招几个学徒工所用花费比投资机械,模具,场地要小很多。而且,我认为当时银器在银楼制作并非是由一两个银匠所作,而是每道工序拆分,由专人负责制作每道工序(比如raising,整形,画图,chasing錾刻,焊接,抛光,质检等),这样能较好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直至现代,国内出口生产的珠宝银器生产厂商也是用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当然技术和设备先进很多了。不知诸位老师意见?

补充内容 (2013-9-17 13:07):
我认为,在银楼行业里,铸造是用来解决特定形状复杂,对重量无特别要求的东西,可小批量产但精度要求不高。stamping 或coining是对大小,重量有严格的要求,大批量生产同一或类似形状的器物。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3:24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6 12:28
一个普通盘子,谢谢童姥抬举。现在明白沙地上的人物花草图案是盘子成形后贴焊的,我是想问有沙地的那个盘 ...

盘沿、碗沿、杯沿加厚多为焊接,极少数是卷边,看不出只是做工到位。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3:24

本帖最后由 nutshell 于 2013-9-17 13:25 编辑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6 12:28
一个普通盘子,谢谢童姥抬举。现在明白沙地上的人物花草图案是盘子成形后贴焊的,我是想问有沙地的那个盘 ...
这个盘子用不到raising,sinking出来就行了吧?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3:32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07:18
从上世纪初中国银楼前店后作坊的模式来开,不太可能用stamping制作银器,应为stamping对机械,模具(钢模 ...

一件器物是否多人完成,看作坊规模,生产数量。不少这类器物实际上是一两人分步完成。比如先做胎再装饰,先预制焊片再贴焊。

但是分工确实是存在的,有些老师傅精通所有各道工艺,而他的一些徒弟只学去了錾刻或者成形工艺,那么自然是不能独立担当的,这些人主要在大银楼工作。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13:54

本帖最后由 布列塔尼 于 2013-9-17 13:58 编辑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3:32
一件器物是否多人完成,看作坊规模,生产数量。不少这类器物实际上是一两人分步完成。比如先做胎再装饰, ...
其实清代,近代银楼和瓷器做法有类似的地方,那种工序拆分,分工管理的方法在当时手工业作坊行业有很高效率,甚至有文献指出,生产效率要高于西方工业革命初期,当时工厂的生产效率。二战时期,日本人家庭作坊为军队制作军火也是这样。不是因为工人不熟悉每道工序,而是有意这样为之,即易于培训,有保证质量稳定(一人长时间专做特定工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当然您说的一人全会是有,但要想13行那样满足大规模出口需要,还是不行,老师傅一般是“生产经理或车间主任”之类的角色。

补充内容 (2013-9-17 16:29):
我文中没说清楚,瓷器作坊和银器作坊,我指的是管理方式有类似的地方。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4:34

本帖最后由 nutshell 于 2013-9-17 14:37 编辑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13:54
其实清代,近代银楼和瓷器做法有类似的地方,那种工序拆分,分工管理的方法在当时手工业作坊行业有很高效 ...
我上贴中讲的主要针对内地银楼首饰业,在首饰制作上基本不分工,在器物制作上最多分成几个大步,但一般不会具体到选料、抛光都有专人处理。广帮在整个中国近代金银首饰业中都是个例外,史料或缺,很难探讨。

要注意的是,与瓷器不同。中国瓷器有数百年口碑,海外需求量巨大,外销瓷器是长期大规模出口的,细致的分工是必须的。中国外销银器在十三行时期是小规模生产,主要在国内店内销售的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并非批量制品。不少可用作奖杯的酒罐、大碗等大件都是定制的更不批量生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以后产量才比较多。

另外,广帮的作坊应该都较小,并不互相合作的,独立完成整个产品的制作过程的。当年欧美人听说中国银器的不多,使用的也是小众,总量仍然有限。而从现有款识看外销银生产作坊数量又多,因此每家的作品不会太多。而且,广帮银器业的行会体制使得作坊虽然独立经营却依附于商号,受剥削多,资本增加缓慢,很难扩大,商人们则利用这种体制和优势使作坊处于小而分散的状况一便于控制,这又与瓷器业不同。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15:53

本帖最后由 布列塔尼 于 2013-9-17 15:56 编辑

nutshell 发表于 2013-9-17 14:34
我上贴中讲的主要针对内地银楼首饰业,在首饰制作上基本不分工,在器物制作上最多分成几个大步,但一般不 ...
银器和瓷器工艺不同,就是采用分工方式生产周期也比瓷器长,产量也不会高,CES高峰不到100年。产量当然少了。银楼之间没有互相合作,但银楼内部肯定是有分工的。正因为CES定量少,而且器形花样多变,所以都是手工制作,不可能有stamping等大规模制造技术的应用。若真是大部分一个银匠做一件CES,CES存世量远比现在还要稀少。总之,当时银楼老板要是靠一两个老师傅做定制CES,这效率他们只好吃西北风了,也不可能搞出投机黄金,垄断白银市场之类的事了

锦桐 发表于 2013-9-17 17:59

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9-17 18:02 编辑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07:18
从上世纪初中国银楼前店后作坊的模式来开,不太可能用stamping制作银器,应为stamping对机械,模具(钢模 ...
布老的意见值得考虑。
说明一下,我个人对银器stamping的浅显认识来自西银文献,是阴阳合模的工艺。
布老所说coining,我在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中未见提及,但是我看过硬币制作的全过程视频,也亲手用手工机械压过硬币。
我体会的话,stamping和coining有相当的区别。

和coining压出精细的图案和巨量不同,盘子的stamping对钢的要求,并不必须在模子上,而在“压”上,真说起来,以我的歪理,模子够硬就行,至于压力,够大就可以,这个施力的工具,还未必要全钢的。

结合中国近代机械史,银楼使用stamping是有可能的。但是布老考虑得很合理的经济角度,机械与人力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比,当时的物价人工,银楼作坊生产方式,至今难见可靠资料。就留给智慧的诸老来猜想。

砖头大法结束~






补充内容 (2013-9-17 20:58):
换一个角度推论,CES中那么多的spinning都做出来了,常理来说stamping应该更不在话下

布列塔尼 发表于 2013-9-17 18:48

本帖最后由 布列塔尼 于 2013-9-17 18:54 编辑

锦桐 发表于 2013-9-17 17:59
布老的意见值得考虑。
说明一下,我个人对银器stamping的浅显认识来自西银文献,是阴阳合模的工艺。
布 ...
童姥见多识广,令人茅塞顿开。我之所以研究银器制作工艺和工序,是因为了解工艺对收藏欣赏,或者鉴别真伪仿品有极大帮助。现代科技使作伪技术有很大提高,但了解当时手工技术,有时就是鉴别的关键。
比如精密铸造技术,乃至最新的三D打印技术,随着CES价值提高,将来有可能就是银器收藏的大敌。了解过去和现在最新的制作工艺,对CES收藏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可能使我们在将来收藏中避开某些器形,对精密铸造的了解,也可使我们避开一些运用了容易仿制工艺的CES。甚至我在想,将来不同CES上的工艺,以及器形仿制难易程度会直接反映到具体器件的价值。
学习一下童姥抛砖大法,愿听诸老高见。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看了童姥的帖子,关于“剔底”工艺有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