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舞大唐春
发表于 2008-7-9 17:16
原帖由 花舞大唐春 于 2008-7-9 16:58 发表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老范十几年前转让给朋友的一对清中期高浮雕銀鐲,其中一件朋友每天佩戴,以致端头出現裂紋,2006年前送來修護。
100519
100520
100521
100522
老银老得自然,而新手镯呢?2005年年底我上手过一对新手镯,也再贴出来大家看,能做到什么程度(李旭斑竹当时问我要,因为新所以没有回他,这件李斑竹应该记得).:lol
此件包浆层色变化单一,人物错落也不错但刀工显得粗略,再看内圈磨损不自然,其实是沙痕。如果再精工细作一下,相信老手也中招.
花舞大唐春
发表于 2008-7-9 17:36
玩老银不分江南江北,天南地北,不是说南方人就看不懂北方的东西,也不是说北方的就看不懂南方的东西,很多困境和迷惑是因为我们现在与那个时代有所脱节,不能全面看到或能真真有机会上手一些老银,脑子里没有老的概念,这样就无法判断东西的真假.老手中招,也多出于95%以上是对的这样模糊的概念判断.
一定时代内,银匠所用工具和手法大致是相同的(遵守传统工艺习惯),只是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以及细作程度上存在南北差异,我认为这些地域特征形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背景的特质决定而很少是由于传统工具和技法造成.分析这点对鉴赏老银时代和文化内涵有帮助.
花舞大唐春
发表于 2008-7-9 17:52
原帖由 花舞大唐春 于 2008-7-9 17:36 发表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玩老银不分江南江北,天南地北,不是说南方人就看不懂北方的东西,也不是说北方的就看不懂南方的东西,很多困境和迷惑是因为我们现在与那个时代有所脱节,不能全面看到或能真真有机会上手一些老银,脑子里没有老的概念,这样 ...
再看,民国时期,尽管简单,但人物造型清晰,刀工有力,绝不拖泥带水,磨损也自然细腻.
这一点上,说明不是说非要有包浆才能判断新老,新手一定要看包浆也容易范错.
.
老范
发表于 2008-7-9 18:54
花兄分析的好!
楼上許仙之子祭塔銀戒不錯!
对于一些爭議銀飾,還真要上手反復觀察,才易分辨了!要知道仿造者也不断在改良進步,而仿造的暴利是相当誘人的!
美银儿
发表于 2008-7-9 19:06
重新上课,学无止。。。
藏者
发表于 2008-7-9 19:43
写得很好:victory:
清风
发表于 2008-7-9 23:51
再次学习.此帖加精
swz
发表于 2008-7-10 00:34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8-7-9 18:54 发表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花兄分析的好!
楼上許仙之子祭塔銀戒不錯!
对于一些爭議銀飾,還真要上手反復觀察,才易分辨了!要知道仿造者也不断在改良進步,而仿造的暴利是相当誘人的!
老范兄头开的好,应该赞你一下啊:lol
swz
发表于 2008-7-10 00:35
原帖由 清风 于 2008-7-9 23:51 发表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再次学习.此帖加精
加精啦?怎么没有加分啊?:lol
花舞大唐春
发表于 2008-7-10 01:04
原帖由 花舞大唐春 于 2008-7-9 17:52 发表 http://www.silver-china.net/images/common/back.gif
再看,民国时期,尽管简单,但人物造型清晰,刀工有力,绝不拖泥带水,磨损也自然细腻.
这一点上,说明不是说非要有包浆才能判断新老,新手一定要看包浆也容易范错.
100531.
关于看包浆是否属于肤浅的层面,每个人从中收益不同,得出的看法自然不同。我一直认为看包浆是很深的层面。邓小平讲过一句很实用的话“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能不能看包浆,会不会看包浆,就是一种猫抓老鼠的本事。
国人古玩,喜欢包浆,自然形成的包浆有年岁的痕迹,这是一种可以用来研究的有用信息,只要不存在损害物品继续保存的保浆(腐朽物),国内博物馆在实际清理中还要保留起来,这点与国际上有些博物馆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国外处理的原则是尽可能还原物品本来的面貌,而对包浆不是很重视。当然这里先暂不讨论如何以包浆看物品,先搁这么一个话题在这里,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包浆问题很重要,要不然做假者不会很重视做包浆,有的藏友把物品清理的非常好,非常干净,也不会为了能出售,还要用方法做旧。
先简单介绍没有包浆咋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