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上下五千年,广大妇女同胞们对珠宝首饰的热爱都是发自内心的本能。打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每个女人都想拥有一个百宝箱,虽然里面的宝贝档次不同,对女人来说,珠宝远比男人可靠。 从前妇女的珠宝首饰中,头饰无疑是最庞大的一族,千姿百态的簪钗,既起了倌发髻的作用,也装饰了女性的无限的风情。 看过的资料中显示,双尖是最近一些年才有的称谓,其实是清末民国汉族女性常用发簪的一种,各地的叫法不一,有叫押发扁簪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描述沈月卿:“头上扎的是白头绳,押的是银押发。”银押发就是银质押发簪。清末吴友如等人所绘的《点石斋画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每期画页八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其中妇女所戴发簪大都为押发簪。 老范版主曾经在帖子中提到“清末至民初的台湾日据时代,这双尖形扁簪称为龟吉,所梳的头就是龟吉头”。 最接近的叫法可能是双顶簪。有资料中提到:“清末民国时期女性实用簪的常见品种有双顶簪、如意簪、扁方、通气簪、盘髻簪、耳挖簪等。两顶簪的形状好似扁担,呈三角形的两个顶端大小相同,纹饰相似。民国时期,两顶端的纹饰完全一致。双顶簪的最大特点是使用方便。任何一个顶端都可以直接插入发髻,这一方便的特点也使双顶簪成为民间女性最常用的头饰。双顶簪还以形状的不同,派生出单头顶簪和双头顶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