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6-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1-6-24 10:45 编辑
清代金銀器真的就不好嗎?也不是,問題要去想數量及同期國外金銀器技巧如何呢?手工技巧的程度?清代對國外認知是什麼?再說那能收到真屬皇家的東西呢?皇家東西到底是怎樣?什麼是稀又罕的表現?自己認為還是多方比較?有時看國內市場報的價格,讓我覺得國內有些金銀飾的價格就是行家間換手,有時更是莫名其妙的炒作,這些金銀飾只要去台灣老藏家找,應該絕對比國內低很多.
明代看寶石看人物,國內明代一般普品金銀器價格也走偏了,簡單的例子金花以克算還不要緊,那每克高於700那就更離譜,網上有時價格很難接受,如果要收藏有寶石有人物的金飾作品,價格又離香港不是很大,又屬於風險性收藏,反過來我寧可在香港或國外收些早年流出藏品,當國內市場價格僅是略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同等級比較,而不是比大骨董商的賣價),那說實在那在國內收藏也沒任何意義了,雖然大多數人以藏養藏或僅為單純戀物狂,但模糊法律下,每人都有誤觸地雷疑慮.
宋元本算是最近幾年最能收的,也是我對同好說要收藏就是這幾年,宋元處於金銀民俗化初端,量低於明代,加上宋元淺葬及動亂特點,無意中城鄉開發時有出現,三年前宋元對一般喜歡金銀器愛好者(清-民國)而言,屬於髒且粗糙的單調金銀器,即使有些不錯精品也被認為還好,特別是銀器,價格就在那裡打轉,有時還沒人要,很不幸的也因那大拍,今年似乎不在看到對收藏有價值比的金銀收藏品,簡單例子曾想收系列選擇梳子這項目,看中一對金梳其中一只壞,重也不是特別重就十來克,展示性基本可接受,我開價2w,也是心想就算加點也還能接受,但結果賣家說最低3w,三萬價格也許在香港中小型店可找到,但國內人民幣換算下,實際上也許國內沒感覺,但對外而言已經明顯昇值20%,更別提還是偷偷摸摸的出讓,幾經估算,還是放棄,這也驗證宋元的價格在今年不僅網上看不到值得能收藏的金銀器,也就是沒玩了,我問過幾位收藏者,也驗證除買一手,價格不是說高不可攀,而是對我這類普及收藏樂趣者已經沒好玩了.
遼金銀器面臨草木皆兵問題,前幾年香港就可看一堆金光閃閃高仿品,精品幾乎都是仿的,剩下一般真品收又沒意思,除非是研究,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期待有什麼價格發展空間,於是又面臨怎樣是對的問題.
唐就別說,網上除了普品素器及殘器外,工多的完整器幾乎全軍覆沒,我常想為什麼唐器價高,其實還真有理由,最簡單的理由網上很難看到能驚豔的,我常想如果我貼張起碼的標準藏品,那真的網上還看不到幾件,那網上如何收,更何況唐器價格還是非常穩定.
六朝,東晉算比較能在網上看到的藏品,但也因容易仿,金器尺寸小素器多,雖前幾年常見,但今年似乎也將朝向仿品世界,這樣估計價格變化也不會很大,除非特殊精品.
漢以前精品難尋,最大問的題是如何去證明那些粗糙的鑄造跟模糊的壓形浮雕及所謂粗糙的雕刻是真的,好吧金器動則幾十克,該如何訂價,怎樣是真?有土?粗糙?還?是說真就真?銀器還好,金器呢?怎樣說明對的?對在那裡?複雜的用真品或失蠟法翻製,讓你不得不奇怪,十幾年前出的金飾怎會越來越多,簡易可利用老銅件翻模作品如何判,於是就出現一堆明明有問題,但也不知是為何網上一片叫好,這問題也是漢以前最大問題,仿品影響金銀器價格,也因易仿影響金銀器藏家收藏的意願,看看關善明中國金器該書,後面那堆漢以前仿品,擺在網上可能同樣的叫好,坦白說比所謂網上稱好的還做的好呢,更別提書上有些當真的仍需討論.
高古現面臨瞎買瞎賣,就如有人說是有機會,但其實機會不是那麼多,當許多一窩瘋新加入者的盲目收藏,也代表這裡不是有魚可摸,而是一不小心被夾,金銀器價格該怎麼走,也不能太虛偽說不在意升值,不管藏家與賣家都希望自己所藏能夠增值,問題是收藏是漫長的,過度的價格炒作到頭來影響藏家收藏腳步,過度價格飆昇也影響收貨的機會,當收時價高難賣的結果,也就面臨仿造市場的時代,別說真的就是真的,即使你是上檯面古董商,當有天你發覺你前後其他賣家刊登的高仿品,比你刊登的大又亮,更重要的又便宜,那這時你才會想到原來仿品影響這麼大,若你不信邪,那我可告訴你做仿的絕對比你生存的久.
我想,當仿造不是那麼一窩瘋,收藏者更冷靜,這時價格穩定提高,那才是金銀器未來該走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