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3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补充一下
藤镯起源何时,来源何处,取材何地,那是需要研究文化、探古发现的人应该做并可以做到的事。藤镯的产生并能被当时的人们所喜爱,并为后代人接受,我相信不是偶然的。就我而言,鲜有精力也鲜有时间去深入考据她。我不清楚藤镯的出现是否与藤的名贵有关,也不清楚是否与其他藤制用品一起出现?我有理由相信她早在几百年前的宋代已经出现了,并在明代开始流行,清代达到了及至。只是她太过脆弱,往往经受不住时间和岁月的考验使她或为灰尘同存大地,现在的世人很难再看到明代以前那些时期藤镯的样子了。
北宋《太平御览》卷九九五引《云南记》云:“云南出藤,其色如米,小者以为马策,大者可为拄杖。” 云南之藤,闻名的是赤藤。赤藤轻劲挺直,朱光妍美。云南还出鸡血藤。鸡血藤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有袪风除湿的疗效。有人认为,古人所谓鸡血藤就是赤藤,它的学名为“Caulis Spatholobi”,俗称过江龙、血枫藤、猪血藤、大血藤等。这种藤的韧皮部里密布分泌管,排列成赤褐色的圆环状。分泌管里充满着棕红色的物质,比如鞣质、还原糖和树脂等。当茎干被锯断后“血”从分泌管里渗出来,凝固后成为亮而发黑的胶丝状斑点。据说这就是神话中的所谓“赤龙拔须血淋漓”。赤藤又称朱藤、红藤。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始,云南南诏等少数民族部落就用赤藤与中原王朝进行交往,因此云南的赤藤不断地进入到内地。在宋代,红藤的产地还有浙江的天台,“浙之天台山,奇峰绝壁,寿藤蟠结,多千百年物。有藤苍健而文理坚韧,皮起块礌凹凸之形,土人择其奇挺者制为杖,剥去其皮,色如枣红或黄如蜡脂,或赭如栗壳,陆离相间,形殊朴茂。一杖需数十金,专为崇林禅师所采,长至八尺外者价尤昂。盖藤性善纠,长则必曲。土人先将细藤缚竹竿以辅之,待其长成后制杖,往往皆其祖父所缚者。”云南赤藤在唐代制作拐杖,成为中原士大夫竞相罗致的物品,并被唐人白居易、张籍、裴夷直、姚合等人专门的题咏。自宋以后,天台的红藤特别著名,被当时的文人所钟爱,并且宋以后以浙江天台的红藤杖使用量超过了云南的赤藤杖。虽然唐宋有赤藤杖、红藤杖的明确记录,但不见有类似材质的藤镯记录和发现。
至今看到报道发现的最早的“藤镯”是海藤手镯。能入土几百年而不腐朽的“藤镯”是 “铁木海柳藤”手镯。其材质取自我国台湾海峡海底的海柳。其采伐不易,暗藏在深海的海柳生长缓慢,故有“海峡神木”誉称。1958年,在东山岛官路尾村古代金石巡简司遗址附近,发掘到一座宋代古墓。在陪葬品中发现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用海柳雕刻的手镯和茶具等陪葬品。可以证实闽南沿海从宋代开始已经用海柳雕制成海藤手镯,其历史十分悠久。事实上,海藤并非植物藤,而是生物珊瑚类,因为其有蔓藤一般的外形而被归为“藤”类,此类手镯严格意思上不算作“藤镯”。
云南鸡血藤有袪风除湿的疗效,而四川的风藤也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清王廷鼎《杖扇新录》记录:“出蜀中,节细而纹细,以纹备五色、纹绕而明者为上;质微赭、纹成黄白者居多,久之则红而有彩。土人多取为条脱,谓御此藤可除风湿,故名风藤。”而“条脱”可能是手镯。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人们不论材质地统称“藤镯”谓“风藤手镯”,或许与此有关。
据说云南少数民族女子爱佩戴红藤手镯,但并非所有的红藤能制成藤镯的,而编制藤镯的红藤据说采自生长在云南独龙江西岸的担当力卡深山中,是一种稀少、特有的红色蔓藤。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在高山背阴坡的悬崖绝壁上,采摘后只能阴干,如果采摘后遇到曝晒,立刻会变成坚硬的木棍,而无法加工。传说这种红色蔓藤生长地区周围只要有人居住或有人长期活动就会死亡,因此采制极其困难,显出其珍贵。云南女子喜欢佩戴这种红色蔓藤制作而成藤镯,是向外人表示自己男人的勇敢和对自己的忠爱。
清代浙江、江苏、安徽一域的女子喜欢佩戴红藤和风藤手镯,因为红藤和风藤名贵,具有药用价值、资源稀少、取材困难、美观玲珑的特点而显得珍贵。在编制制作工艺上,历史上扬州的藤镯手工艺闻名遐迩,有很高超的制作技艺。《邗江三百呤》说道“藤响镯”,“紫藤圈圆为镯,金银镶之,不响而曰‘响’,以妇女两手不止(动作),藤镯附之,而成声也。”而这种“藤响镯”用的是紫藤(红藤),现已不容易见到,是否是真的因走动双镯碰撞带响还是金银镶之管中砂石作响不得而知。扬州师傅能通过剪枝、刨、磨、锉、钻,雕镂,镶金银铜管,缠金银铜丝等,做出各种精美玲珑的藤镯,不仅令无数女子欢喜,现也为男生名士所喜爱。
清代末期民国,还有一种漆藤的手镯,据说可以避邪治病,以木柳或海柳为材质在其上钻孔灌铅,再上黑漆。这种清代漆藤手镯留存现在也变得稀少。还有一种分别是取材广西云南金丝藤做成的金丝藤手镯,年代或晚但也稀少,因有美丽的皮壳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很讨女孩喜爱。清末到民国还出现了其他的藤手镯,实用但价值不高,如用枫藤来冒替风藤手镯,“枫藤”与“风藤”发音一样但材质不一样。枫藤是一种木本攀缘植物,呈黑褐色。枫藤手镯一般用单股或多股枫藤绞扭成镯子形状,在接口处用金银镶裹或缠裹起来的镯子,是清代末年在农村颇为流行的首饰。而现代最多用于仿制的藤手镯大多取材葡萄藤,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以老金银管后配新藤的手镯,大部分就取材葡萄藤,这种藤成色较差,纹理杂乱,质地较软,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补充内容 (2015-3-31 15:11):
以上内容来自论坛红心-中国的《古董金银器收藏投资完全手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