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墨兰 发表于 2012-12-10 22:43

本帖最后由 夏墨兰 于 2012-12-10 22:47 编辑

a20015161 发表于 2012-12-10 22:06 http://www.3d9r.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好多年前了,咱俩坐在高高骨堆上,我向你递了一支洋烟,你说,烟盒不错啊,图案上有天安门有富士山, ...

农老对路老深情地望了一眼{:soso__9511520587333483912_3:},然后哽咽地说到:知道我们为什么有缘吗?

其实~~ 我们千年前就认识,你随我跋山涉水,你随我一路狂奔地跑了好远,你还和我有了肌肤之亲!~~~
这还不算~ 你还在我身上留下牙印, 于是~~我们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那时~我叫~吕洞宾!{:soso__7988639803169301195_3:}~

nutshell 发表于 2012-12-29 23:20

严世农 发表于 2012-12-9 2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给果老起个头

George Ernest Morrison (Mo Lixun,1862~1920) was a British traveler and journali ...

学界常用译名:乔治·厄尼斯特·莫里循

澳大利亚人
1897~1912年泰晤士报驻京记着。
1912~1920年民国总统顾问

更多请参考:
《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着、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理循书信集》,1986,上海知识出版社
《北京莫理循》([澳]西里尔·珀尔著),2003,福建教育出版社
《莫理循眼中的近代中国》,2005,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国至缅甸安全旅行记》(莫理循著),2007,福建教育出版社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2007,福建教育出版社
《中国的莫理循》([澳]彼得·汤姆逊著),2007,福建教育出版社
《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2008第二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和莫理循杠上了:]41)

夏墨兰 发表于 2012-12-30 12:38

nutshell 发表于 2012-12-29 2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界常用译名:乔治·厄尼斯特·莫里循

澳大利亚人


1912~1920年民国总统顾问



还做过总统顾问~{:soso_e144:}

nutshell 发表于 2012-12-30 14:26

夏墨兰 发表于 2012-12-30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912~1920年民国总统顾问




:]21)所以知道很多内幕,否则谁高兴给他写书啊。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1:59

锦桐 发表于 2012-12-3 0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在国际音标里注的是kau,上海话发ko,广东话发gou。
当时的地名注音,和今天的拼音注音的发音,据我手 ...

敬佩锦桐老师知识广博。欣赏您敏锐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soso_e179:} {:soso_e181:}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2:15

本帖最后由 apsaras 于 2013-1-4 22:33 编辑

nutshell 发表于 2012-12-29 23:20 http://www.3d9r.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界常用译名:乔治·厄尼斯特·莫里循

澳大利亚人


小果老师好 {:soso_e163:} !你就这样两句,还没提到关键所在哦。土老师最初提供 TEH LING的地址是 117 王府井大街,但是提供的 TEH LING包装标签列明 117 Morrison Street,Peking。不难猜想 Morrison Street就是王府井大街。但是好歹要交代一下嘛。等了一星期。飞天只好在此帖留名。。。


先说说为什么今天的王府井大街在 TEH LING 营业的年代会叫 Morrison Street。


话说 GeorgeErnestMorrison(1862-1920) 生于澳洲。故事开始他是一位出色的步行家和探险家。在1893-1894年一次远东之旅 Morrison 先后到过香港,菲律宾,日本,再从上海转往当时的仰光。这些都在他的著作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1895)”被提到。 这些让 Morrison在国际上名声大噪,以致 1987-1912 年当上了 “泰晤士报” 驻北京记者。1911 年中国革命运动期间,Morrison 坦言对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表示同情,并支持清帝退位。1912 年他更成为了袁世凯外国政治顾问之一。并在1919年,陪同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和平会议。Morrison 在中国待到 1919 年。除了西藏以外,他到访过中国每一个省,经历了 “1900 年北京公使馆被义和团围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亥革命”等事件。1920 年在英国西南部 Sidmouth 去世。


不得不提的是 Morrison 位于王府井大街那座设计现代化的大宅。那里有 Morrison 成立的,收藏了超过20种语言,共 24000 多册关于西方与中国交往历史、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专题的书籍、手稿、地图、和中国海关出版刊物。 Morrison 给他的藏品设计了完善的图书馆索引系统。Morrison 的图书馆在当时的京城众所周知,他也很慷慨地把图书馆开放,给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Morrison 的藏书现在是日本东京 Toyo Bunko (東洋文庫) Oriental Library 的一部分。


1916年,袁世凯下令将王府井大街改名为 “莫里逊大街” (Morrison Street),此名沿用到 1934 年。可是一直到解放前,现今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仍然被外国侨民称为 “Morrison Street”。


很可惜这个也曾经是坐落溥倫貝子(Prince Pulun)御宅的地方在 2007 年的夏天,基于符合 2008 奥运会设施,无声无色地被夷为平地!


资料和图片来自以下网站: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
Beijing Memory
Wikipedia
{ 飞天简略节录翻译 }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2:19

GeorgeErnestMorrison 和他的图书馆 :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2:25

本帖最后由 apsaras 于 2013-1-4 22:32 编辑

看到 159 楼土老师提供了相信是 Bishop家族的族徽和族训:

QUIVEILLETRAVAILLE

貌似是:

1) Who Is Awake Works   或者   2) Anyone Who Is Aware Is At Work

看来都是带着勤奋警觉的教诲意义 (有错请各位更正)。


飞天有几个疑问:

1)既然是 The Safety Insulated Wire & Cable Company送赠给 Bishop 的纪念品。为什么会出现 Bishop家族的族训。族训和族徽会否是基于什么原因后加的?

2)Bishop 是英国人。178 楼他出现过的西方国家是英美两国。为什么族训用上了法文而不是英文或者是族训惯常用的拉丁文?

3)而且看来是左右两边两个不一样的族徽而不是一个。

这些值得进一步思索吗?

土老师提供的图片: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4 23:53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果老师好!你就这样两句,还没提到关键所在哦。土老师最初提供 TEH LING的地址是 1 ...

:]10) 身体好了没呢?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4 23:57

apsaras 发表于 2013-1-4 2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到 159 楼土老师提供了相信是 Bishop家族的族徽和族训:

QUIVEILLETRAVAILLE


:]28) 究竟斯为怂末涅?
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河蟹, 河蟹...... 为陈老,D老贺岁贴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