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7:11

  
  端午节还要竞渡龙舟。传说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写道:“年年端午,京城士女填溢,竞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有连至十余艇者。船如烛龙火蜃,屈曲连蜷,蟠委旋折,水火激射。舟中鏾钹星铙,宴歌弦管,腾腾如沸……”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7:19

  也曾收藏了一枚老银龙舟的簪子。簪头是椭圆的,大概只有橄榄大小,让人想到核舟记。龙舟上乘着三个人,顶上用如意纹案封顶。舟上三人情态各异。中间一个象官人打扮,临水而立。船首一个的探首张望,船尾的一位抓耳挠腮,像两个玩皮的书童,三人神态自若。龙舟本是极民俗的东西,却因这三人的闲逸之态而生出一份雅意来。簪子是镂雕的,显得特别轻灵。龙舟下面有六个间隔均等的小孔,可能以前上面还缀有铃铛。这样的簪饰在端午簪着亦是极应景的。

LYP 发表于 2013-5-24 17:27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6: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端午时,吃雄黄酒、插艾草、配香囊都是为了除五毒。传说端午时五毒尽出,古人以毒蛇、蝎子、蟾蜍、蜈 ...

跟个寿字胸针,从英国流回。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7:31

LYP 发表于 2013-5-24 1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跟个寿字胸针,从英国流回。

呵呵,抛砖引玉了。真漂亮!

LYP 发表于 2013-5-24 17:36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抛砖引玉了。真漂亮!

此类是我重点收藏之物。不好意思,过于显摆了。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8:15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3-5-24 18:27 编辑


  凡遇端午,御赐百官团扇以除恶月之热是唐代已有的风俗。唐开元、天宝年以来才多“圆如满月”式样。纨扇深得闺阁喜爱,诗词中还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想来,古时女子除了摇扇生风,还用它来捕蝶捉流萤。也曾弄来几柄素色的纨扇,自己在上面绘图题诗。一柄绘的是出水芙蓉,题曰:“画中芙蓉笑无言,江湖婷婷静随缘。沁香自闻识红颜,吴越佳人不争艳。”荷花的颜色如美人朱颜,是用曙红加胭脂和着白粉调出来的。调色时,似对着妆镜调朱弄粉时的情形,一笔一笔都如美人初妆。叶子的颜色用花青和藤黄调成,画完后又上了层三绿。近来越来越喜欢绿色,去做旗袍的时候,师傅告诉我,我喜欢的这种绿他们管叫它“书香绿”。听起来比“女儿绿”更儒雅了几分。女儿绿只是水嫩,是色美,“书香绿”则有了意韵,似浸染了书香的女子,举手投足皆有雅意。这样的绿加上荷叶本有的飘逸之态,便令人作出尘之想了。而荷花之色则有着西子的天姿。花叶相映,似才貌双绝的女子。远远的立于水中,有着不争、不媚的清贵。一经风动,便有了倾国倾城之态。令人爱之,亦敬之。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8:16

画中芙蓉笑无言,江湖婷婷静随缘。
沁香自闻识红颜,吴越佳人不争艳。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8:23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3-5-24 18:29 编辑



  还有一柄纨扇上绘的是三色堇,花间一只小蝶翩翩起舞。自题:“随意三两朵,蝶梦暗香飘,清风识素心,无媚品自高。”一直都觉得奇怪,一朵花上竟可生出黄、蓝、紫三种颜色,斑斓得如同彩蝶。那紫色是用花青和胭脂调出的,一冷一暖的两色纠缠着,最后调和成了幽雅的紫。一直都觉得紫色有种若即若离的美,不至太艳烈亦不至太冷冽,它是中庸的,有着恰恰好的当寸。花青中添入白粉便是蓝色了。那深黄的花瓣,是在藤黄的底上用朱砂添入赭石再调入淡墨配出的。蓝和紫都是较沉郁的颜色,配上一瓣黄色,画面便亮烈起来。犹其是黄色和紫色,在色彩中属于反色,配在一起会有生动感。画完这把纨扇,曾把它放在《荷月遣情》中,并题了一联:“扇里描花,芳华不以春秋改。”后来有文友对出下联:“云间揽月,物事长随盈缺移。”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5-24 18:25

扇里描花,芳华不以春秋改。(凤舞九霄)
云间揽月,物事长随盈缺移。(江北第一高)

风荷不怨 发表于 2013-5-24 18:28

才貌双全的美眉啊!{:soso_e16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银饰心语(新人处女贴,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