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0-8-7 21:55 编辑
前陣子回台跟朋友老范看了遼代文物大展,因展場不能拍照,也就沒帶相機,進展館前有兩件複製品做的非常好,連做舊都非常不錯,我笑對老范說若不是仿博物館名品,基本上擺在網上可讓9成以上的行家當真,連我都有可能看錯,本想有機會再看一次,把這兩件拍照,可惜是兒子出生後特別忙累,也就沒辦法留個記錄.
其實這問題早在十幾年前中級古董商就曾拿類似高仿想賣我,由於不是特別的熟識,也就沒直說有問題,古董商還解說你看那水銀光,那是老東西特徵,我微笑不語,其實這皮殼還不到家,原件在博物館,但做仿者再經過10年以上的改善後想必也嚇人.
古玩最討厭的事就是曝光被人仿,幾年前雜誌就刊過一笑話,明明一件有流傳有序由拍賣公司出來的清宮廷玉屏風,但居然被仿,還上大拍,更可笑的用真品那件的資料做拍賣說明,清翫雅集擁有真品藏家,只能搖頭說明明真品在我手中,為何仿品還能上大拍.
所以這些例子都是很好借鏡,獨特的金銀器皿實在不適合任意曝光,這也是我為何不在網上隨意貼唐代金銀器的原因.
昨天自己放自己假好好去書局找書,好死不死看到拍賣年鑑,想說翻翻去年金銀器資料看看,不翻還好,一翻差點吐血,一件高仿銀碗怎跟我的藏品一模一樣,還拍了近4萬英鎊,早年顧問未經我同意,刊登用來提升自己身價的兩件之一,由於雜誌上刊登非常清楚,連各頁都有小圖做邊角,我當時就非常生氣問那顧問古董商,他沒直接回答我,也因此我再也不找這古董商買東西,結果當時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網上常常有人說一模一樣不代表東西假,我想對這些人說,因為我永遠不曉得你在想什麼,當唐代器皿非同坑,若跟博物館或老藏品相同,幾乎就可以放棄了,如果你是賣家,我當然無話好說,但如果你是藏家,我想當你花大價錢買到真品時,發現有件一模一樣仿的不錯的東西在賣,而且價錢比你買來低很多時,那時你就能体會這滋味.
不要讓這些做高仿的有藉口,也不要替自己可疑藏品自我麻醉,才是研究金銀器真正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