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胶的配制及胶板、胶球和胶棒等的制作方法 1. 胶的配制及用途 (1 ) 胶的配制胶是一种黏固材料, 在贵金属饰品、工艺摆件加工中,
用于粘固饰品、填充工艺摆件内腔、錾刻花纹以及抬压图形等。目前市场出售的火漆是胶的代用品。胶由碳酸钙粉 ( 复粉或瓦灰) 、石蜡、松香三种主要材料,
按相应比例通过加热混合而成。制作时可将松香放在金属器具中加热, 待松香熔成胶状后放入石蜡, 让石蜡完全熔化再把碳酸钙粉加进去, 然后反复搅拌,
把三种材料完全混合。现通常用植物油取代石蜡, 碳酸钙粉、植物油、松香的配比为 4∶1∶1, 配制方法同上。加热时要不断搅拌, 直至冒泡, 此时温度约为
150℃左右。如果要将胶配上红色, 可在加入碳酸钙粉的时候, 放进少量红色颜料粉一起搅拌。 (2 ) 胶的分类胶分为软胶和硬胶两种。软胶在常温下胶质稍软,
略带塑性; 硬胶在常温下胶质偏硬, 带有脆性。两种胶的配制主要是调配好石蜡或植物油和松香的比例。气温对胶的硬度有一定影响,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
结合使用要求来调配材料的比例。 (3 ) 软胶的用途软胶常用作立体或半立体工艺摆件錾刻花纹、抬压图形时的填充物料。使用方法是把胶加热熔解, 然后灌入工件内腔,
待胶冷却后进行錾刻、抬压。 (4 ) 硬胶的用途用硬胶配制的胶球或胶板, 通常用来粘固准备錾刻的首饰平面或准备錾刻的饰品表面花 ?? 1 ??
纹。使用方法是用喷枪喷出缓火将胶加热软化, 然后把饰品放在胶的表面粘固, 待胶冷却后即可进行錾刻。 2. 胶球的制作方法 (1 ) 制作胶球方法之一先准备直径为
110~130 mm, 底部为球形的铁碗或不锈钢碗, 然后将配好的胶敲碎, 分批放入碗内, 用喷枪分批进行加热, 待每次放在碗里的碎胶熔成胶液后,
再加入新胶。如此反复操作, 直至把胶添加到合适高度或加到碗口位置为止 ( 一般胶球高度应大于碗口半径) , 待胶冷却后便成胶球。 (2 )
制作胶球方法之二事先选择规格合适的椰子壳, 把多余部分锯去 ( 留下部分的高度应大于半径) , 然后用水泥、小石头 ( 体积约 10 mm×10 mm×10
mm) 、沙子三种材料拌成混凝土放进椰子壳里, 这时注意不要把混凝土放得太满, 要留有放胶的空间。放进椰子壳里的混凝土要用小铁杆反复搅动几遍,
这样做除了对混凝土进行排气外, 同时也加强了混凝土在壳里填充的紧密性, 使混凝土干固后的整体比较坚实, 达到外部比较光滑的效果 ( 但平面位置要专门刻痕,
以加强它的粗糙感) 。待混凝土完全干固, 把碎胶放在混凝土平面上, 然后用喷枪把碎胶熔成胶液状, 铺盖在混凝土上面的胶的厚度大约 8~10 mm
便可。胶冷却后用锤子轻轻地把椰子壳敲破并剥去, 剩下就是一个用混凝土倒制的胶球。这种胶球的外形如图 1—1a 所示。图 1—1 胶球、胶板、胶棒实物图形 a)
胶球 b ) 胶板 c) 胶棒 3. 胶板的制作方法先按尺寸加工好木板。常用木板的规格尺寸为 250 mm×150 mm×30 mm,
也可以根据饰品工件的加工需要选择木板的大小。然后把碎胶放在木板上, 用喷枪对胶进行加热。胶的铺放厚度要根据工件的加工需要来确定。常规使用时, 胶的厚度在
10~15 mm 范围内。用手压平, 待胶冷却后便成胶板。胶板的实物图形如图 1—1b 所示。 4. 胶棒的制作方法胶棒是在各类小型镶嵌饰品 (
如戒指、吊坠等饰物) 的加工中, 进行镶嵌宝石、钻、翠等工艺所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胶棒的实物图形如图 1—1c
所示。胶棒的制作比较简单。首先选用棒体。胶棒的棒体可选用普通锤子的圆形 ( 或椭圆形) 木柄, 直径约28 mm, 长度110~120 mm
左右。然后把胶放在木棒的截面上, 用喷枪加热, ?? 2 ?? 待胶冷却凝固在木棒上便成为胶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