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0 21:14



  还收藏了一块清代早期和田白玉的“麒麟送子”锁,锁长约8.8厘米,宽约6.2厘米。玉锁上图案为:一子跨麟折桂,麒麟口吐玉书,后有芦笙及海八宝辉映。画中人物手折桂花,寓意科场折冠,金榜高中。芦笙指喜报喜乐,海八宝财通四海。关于麒麟吐书的典故始于东晋,据明代何乔远编之《名山藏》中记载“孔子将生,有麒麟吐玉书于阙星(山东曲阜),圣母以绣,系麟之角”。故后后世人们将“麒麟送子”视为吉兆。这把玉锁雕工精巧华丽,整器玻璃光泽感强。玉锁中间的提梁上有黑沁,可能是以前人用银钩钩锁,日久而致。玉锁的左上方有黑色的提油。所谓提油,是对玉器进行人工作色的一种手法。人工作色始于宋代。北宋宣和政和年间,有人用甘肃深山中所产的一种虹光草,取其汁加入瑙砂少许,再把新玉器浸入其中,这样,汁液就渗入玉器纹理之中,呈现出鸡血红色,俗称老提油。为了更快更深地沁色,还可以点燃新鲜的竹枝烘烤。鉴定名家也往往不察。用乌木屑煨,就是“提黑”;用红木屑煨,就是“提红”。这些说起来也叫提油。相对于用虹光草的方法,这些算新提油了。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0 21:16


顺便把所戴的老和田耳环、和田镯子也发上来。

笑笔 发表于 2013-6-11 00:22

江南不仅才子多,才女也多。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0:51

笑笔 发表于 2013-6-11 0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江南不仅才子多,才女也多。

问好笑笔,端午快乐!:]84)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0:56

在此,凤凤感谢SUNNY三年老师的支持,谢谢您将本贴设置了高亮。也祝您端午快乐!{: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3:11

继续盖楼。祝大家端午节快乐!{:soso_e163:}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3:12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3-6-11 13:15 编辑


上回写到“麒麟送子”。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3:13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3-6-11 13:15 编辑



   等到子孙满堂时,自己亦有了年岁。此际,最关心的便是长寿了,世人都希望能更久地守住自己的家业和子孙。上至秦王汉武,下至竹林七贤,皆喜访道求仙,以期长命百岁。此际,人生最重大的喜事便是“寿”了。年年都要高朋满座地聚一次,接受亲友、儿孙们的祝福。故又有了东方朔偷桃、麻姑献寿之类的题材。麻姑的题材多是用来给女子祝寿的。

凤舞九霄 发表于 2013-6-11 13:14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3-6-11 13:24 编辑


  传说麻姑曾三次看到沧海桑田的巨变,且容貌永远都保持着少女的样子。长生不老、永葆青春是多少女子的梦想,亦是多少帝王的追求。曾收藏了一把麻姑采芝的老银锁。松林之下,麻姑衣袂飘飘,云鬓高耸,肩上负着锄和斗笠,身后跟着一只小鹿,口中街着一枝灵芝,构图极是清雅。一直都觉得中国的神和仙几乎就是人世的翻版。比如玉帝、王母穿的衣服便是帝王家的,十殿阎王仿佛是人世间的监狱。而中国的散仙则是清客雅士的化身。他们或林间泉下、或饮酒对弈。画面亦常是梅鹤、松鹿。中国的文士中男子可“梅妻鹤子”,女子又何妨“松夫鹿子”,何等清隽。比如这老银锁中的麻姑。人若能活到这般淡泊清旷,怕真是要得道成仙了。

清茶一盏 发表于 2013-6-11 17:03

人美。文美。{:soso__16349132867640202297_1:}
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查看完整版本: 银饰心语(新人处女贴,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