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九如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YP

一十三载又一壶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07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6-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LYP 发表于 2013-6-4 08: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上其它细部纹饰图案。
   壶上有五个篆书字,经初步辩认应为喜字。另外,喜字下面为宝相花,似有西 ...

我这个文盲,喜寿不分,该批评!:L

不怕LM 耍LM, 就怕LM没文化!:shutup:

宝相花和瓷器比,看似有宫廷气息。:victory:

飞老上图有保留,她还有秘笈没上:D

点评

LYP
土弟不必汗颜,为兄我也是一时断其为喜字,对否心中无底,请高手斧正! 我初见此壶照片,曾产生错觉,认为工不够精细。但经上手细观,才感觉到其工极精。或浮雕、或錾刻,或打底,皆达极致,非一般银匠所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8 08:34
老土, 严世农

159

主题

6027

帖子

4万

奖励积分

贵宾

Rank: 10

积分
137702

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

注册时间
2010-5-8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6-7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这个文盲,喜寿不分,该批评!

不怕LM 耍LM, 就怕LM没文化!

    土弟不必汗颜,为兄我也是一时断其为喜字,对否心中无底,请高手斧正!
    我初见此壶照片,曾产生错觉,认为工不够精细。但经上手细观,才感觉到其工极精。或浮雕、或錾刻,或打底,皆达极致,非一般银匠所为。
   但此壶庐山真面,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

752

主题

4302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10

积分
85980
发表于 2013-6-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北京市东三环十里河桥,程田古玩城A座407c室
许先生:18610918286
三多:认证店铺,407
微信号:18610918286
淘宝店铺请点击:汇弘宝阁

10

主题

628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638
注册时间
2013-6-4
性别
发表于 2013-6-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07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6-9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LYP 发表于 2013-6-8 0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土弟不必汗颜,为兄我也是一时断其为喜字,对否心中无底,请高手斧正!
    我初见此壶照片,曾产生 ...

单就外销银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19世纪末以后带中国元素的一些东西,比19世纪中的,在工上要糙了许多,特别在细节处理上。

刘老此壶,从高度重量来看,是厚胎捶揲,和其它几只类似的清中薄胎壶似有不同,工似乎比清末民国的要细些,但传通器我不太懂,工我也是外行,这些都超过我的知识范围了。 不知刘老身边有没有懂瓷器的朋友,他们有的功力很深,在器型和纹饰方面。

“蒋干”已潜入飞老闺房,把秘笈盗出来了,有时间在给刘老数壶。

点评

LYP
多谢土弟光临。 我仔细观查此壶,还是采用了多种工艺,压模、捶揲、錾刻、浇铸、焊接、打磨、抛光。。。。。等。 至于上面的纹饰,肯定包含了宫内器物的内容。 我也希望了解清楚,如今此类执壶存世究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1 09:02
老土, 严世农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07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6-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LYP 发表于 2013-6-2 08: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时我们对此壶产生年代有了较明确和一致的认识,同时,通过数壶图片对比,其整体结构特点也基本一致。 ...

官窑瓷器上的宝相花, 第一个象兰花?

宝相花-1.jpg 宝相花-2.jpg

点评

LYP
这可能是复合花型,上图中还包含了灵芝。  发表于 2013-6-13 08:32
老土, 严世农

159

主题

6027

帖子

4万

奖励积分

贵宾

Rank: 10

积分
137702

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

注册时间
2010-5-8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6-9 1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单就外销银来说,我个人的感觉是19世纪末以后带中国元素的一些东西,比19世纪中的,在工上要糙了许多,特 ...

   多谢土弟光临。
   我仔细观查此壶,还是采用了多种工艺,压模、捶揲、錾刻、浇铸、焊接、打磨、抛光。。。。。等。
  至于上面的纹饰,肯定包含了宫内器物的内容。
  我也希望了解清楚,如今此类执壶存世究竟有几把。当然它们的产生年代、制做工艺、身份贵贱不同。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07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6-1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LYP 发表于 2013-6-11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多谢土弟光临。
   我仔细观查此壶,还是采用了多种工艺,压模、捶揲、錾刻、浇铸、焊接、打磨、抛光 ...

再给刘老上两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估计是难以超越果老了。

果老在民间就把双提梁数出了快50把,我这里连宫廷算上,可能还不到10把。

三多卧虎藏龙,可能要靠大家自报家门了。

下面是飞老提到的那位沙皇老太太的旧藏,17世纪末,18世纪初,其中一只瓜棱梨型壶的器身,和刘老的很象。

ewer-1.jpg ewer-2.jpg

点评

LYP
我土弟现在还吃奶吗?!累了换个奶瓶吧。提起瓶,又联想到此执壶。 多谢土弟上俄国老佛爷收的中国执壶,估计她也不是好来的。 此壶使我想起了我上世纪末收到的一个乾隆官窑玉壶春瓷瓶,与此银壶壶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1 13:45
老土, 严世农

1220

主题

1万

帖子

12万

奖励积分

店铺正在装修中

Rank: 10

积分
432829
注册时间
2011-8-11
性别
发表于 2013-6-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6-11 0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给刘老上两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估计是难以超越果老了。

果老在民间就把双提梁数出了快50把,我 ...

這趟人贓並獲水落石出了。。。 ! 原来秘笈真的是土老師手下到我閨房盜取的 。。。

飛天怠慢了!讓土老師上圖辛苦了!

有機會再給大家補上葉卡捷琳娜老太婆的其它老中銀琺瑯器 。。。

飞天 ~ 无尽意轩 。。33 号店
微信号     feitianmm
支付宝     jeanneleung

159

主题

6027

帖子

4万

奖励积分

贵宾

Rank: 10

积分
137702

三多讨论版版主贵宾

注册时间
2010-5-8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6-11 0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给刘老上两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估计是难以超越果老了。

果老在民间就把双提梁数出了快50把,我 ...

     我土弟现在还吃奶吗?!累了换个奶瓶吧。提起瓶,又联想到此执壶。
     多谢土弟上俄国老佛爷收的中国执壶,估计她也不是好来的。
     此壶使我想起了我上世纪末收到的一个乾隆官窑玉壶春瓷瓶,与此银壶壶身真的相似。具搞造型艺术的朋友讲,清代玉壶春瓶造型之美无可挑剔。有人试图利用电脑设计出一个比玉壶春更美的造型,结果电脑竟然画出了一个瓶口朝下的玉壶春造型。
    这几只银壶造型大同小异,特别是两个横梁基本相同。我估计,横梁既有加强作用,又有美化作用,如无,绝对别扭。
DSC03758.jpg
DSC03758jbfdjbfed.jpg
DSC03753jb.jpg
DSC03788.jpg

点评

劉老師細圖拍得真好!酒壺精致的工藝一目了然。包漿也很漂亮!  发表于 2013-6-12 09:08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捕捉耀眼的闪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三多九如收藏网 ( 浙ICP备07032836号 )

GMT+8, 2024-6-26 17:07 , Processed in 0.18216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