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queen
发表于 2013-1-24 11:40
营养贴先留脚印,留待慢慢消化。:Q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17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3 2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果老说的有道理,“堂”前有三个字有可能是堂名款,有两个字,可能“堂”在名字之中,有四个字,那就有可 ...
不是某个人的名,但确实是按人名法命名的。这个不只是银楼的问题,牵涉到明清民历代各类工商业者对其产业命名的习惯方式。
貌似宁波、洞庭、江右、徽州这些长江南岸的商帮喜欢用创始人的姓氏+一两个(一般是2个)字来命名他们一些产业。但有时候用的姓氏貌似有跟创办人没啥关系,具体还未深入研究。
补充内容 (2013-1-24 19:42):
同意锦老的说法,“周炳”是一个广东帮银奖作坊的款,与“何华”、“王行友”、“陈富”、“罗彬”、“温益”等一样,使用类似人名的命名法,但估计如陈老所言并非工匠本人的名字。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20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3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象飞老说的那末夸张吧?好多象他们说存世少的,后来证明都不少,可能是炒作的需要吧。加上果老之前看到 ...
也可能是师徒关系,或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就像几个涂氏的作品很接近,各家的银匠之间必有师承渊源,搞不好都是一个祖师爷,哈哈哈。
目前史料所见流动是很多的,学徒出师后会流动,然后还会再流动,有的积攒点儿钱后甚至和别人合伙开新银楼,各种可能都有。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30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4 02: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童姥引入了“文字编码”的新概念,这又需要我把自己关小黑屋反复琢磨一番,这还是第一次听人提及。
...
锦老所说的是银器上的年庚字和押脚,一般是一个字。
宫廷造办处之类的官器如何用这些东西,我不知道。民间各银楼所用的大体是有一定意义的,不是表示大致时代,就是表示工匠的班组。比如南京宝庆银楼的老银匠回忆说宝庆自己作坊最多时曾有四个班组,每组工匠八人,有把作一人负责,一般还有正帮、副帮各一人(此二人为高级技工也是协助把作进行生产管理的人,把作有时可兼任正帮)。把作手里有一套钢印,对本组制作、检验合格的作品打上标“南京 宝庆 裕记”和一个“福”、“禄”之类代表本班组的标记。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38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3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象飞老说的那末夸张吧?好多象他们说存世少的,后来证明都不少,可能是炒作的需要吧。加上果老之前看到 ...
或许是这样的:
麟 - 广东帮银匠作坊
时和 SEWO/ZEEWO - 上海时和商店,从麟处拿货
上 庆福星 - 从时和处拿货
推测:庆福星接下了一大单,比如某富贾的聘礼之类,一套茶具是其中的一部分,便从时和采购了几件。
如果麟是个上海大同行银楼的押脚字,那就不会这么打,应该打在“上 庆福星”下面排成一排。从打款方式看很像广东帮作坊的作风,故有此推断。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20:15
另外,虽然广东以外的银楼、金店大致采用前店后场方式,但其实没有100%的绝对固定模式。
有一部分小的银楼、金店其实就是个小珠宝首饰店,自己不从事生产,要从别处进货。有些一战晚期及抗战期间成立的银楼金店主要从事黄金白银投机倒卖,店里只有些东西充充门面,也是有店无场。
反过来,一些大银楼不但有自己的作坊,还有一些有合作关系的作坊/银作。这些银作有的是半独立的,也就是与某大银楼,比如银楼A,有排他性的协议,如果该银作私下承接其他银楼的工件,会受到相应处罚,比如解除合作关系。此外,该半独立的银作可能一定程度上受银楼A的管理,比如共同以银楼A的名义招聘,但招来的工匠却在该银作而不是银楼A的后场里上班。有点儿类似劳务派遣。另外还有少数独立的银作,承接各处的来料加工,这类作坊的老板本身多是在某领域特擅长的工艺师傅,比如做雕塑人物做得特别好,擅长做大鼎香炉。
另外,银楼之间也可能有合作和人力资源共享。比如我见过即有上海方九霞又有汉口……好像是老天宝款的东西。还有上次讨论过的那个汉口啥啥廷也不啥啥迁的老师傅,应该也是身怀錾花绝艺,而到处捞外快。总之,晚清民国时期的银楼业既有约定俗成的一套惯例,也有非常多的特例。
下面这两个款,一个打了上海杨庆和与祥霖两种款的是一对小茶碗,另一个只打了祥霖款是一个带盏子的咖啡杯或茶杯。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作者应该都是祥霖这个作坊,前者是给杨庆和做的,后者是为客户定做或其他特殊情况。应该是个有一定独立性的银作并且在上海或附近。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20:35
本帖最后由 nutshell 于 2013-1-24 20:38 编辑
白如雪 发表于 2013-1-24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人认为没有洋文的是传统器,有洋文就是外销可笑
用洋文标志的制造或经销商基本是以外销为主的,这是对的。
没有洋文标志的制造商、经销商的一定不是以外销为主的,这是错的。
如前阵子线上、私下所讨论的,九江涂氏乃至成都丽生等,不排除确有为本地客户制作的传统首饰等,但它们的绝大多数产品是西式器具,不乏带外文刻铭者。应该认定这些银楼是以外销为主的。
此外,一些史料也有类似说法。比如湖北某港口城市老河口市的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资料称其最大银楼天宝楼(算是浙江,或者说宁波帮)是做金银外销为主,其股东甚至还另开它类商店外销其他种类的产品。而该市的老万年、老凤祥等则以内销为主,另有一些较小规模的银楼以首饰为主(言下之意一般不经营器物)。这说明类似九江、成都、老河口之类有洋商往来和洋行分支的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商港,不少银楼在经营方向上确实有倾向性。
相比之下,广东帮的银楼几乎全外销;上海的非广帮大银楼基本是土洋生意都做,只能以器型来粗略分辨是传统还是外销,小银楼则基本首饰为主。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4 20:51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或许是这样的:
麟 - 广东帮银匠作坊
谢谢各位老师提醐灌顶,看来我的任督二脉还未打通,有些概念一直错误。
我原以为是庆福星的产品被时和倒卖了,难道真是反过来吗?庆福星从时和进货?
第一件东西同样打着时和的款,却再没有庆福星的标了。
看来我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三观又要被颠覆了,我自己申请关小黑屋:'(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4 20:57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19: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锦老所说的是银器上的年庚字和押脚,一般是一个字。
宫廷造办处之类的官器如何用这些东西,我不知道。 ...
谢谢果老讲解,虽赶不上陈老百晓生,至少也85小生了:]12)
http://www.3d9r.com/thread-291899-1-1.html
弘老贴中的"臣"字款,是不是就是童老和果老提到的"责任款"?
严世农
发表于 2013-1-24 21:11
nutshell 发表于 2013-1-24 2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洋文标志的制造或经销商基本是以外销为主的,这是对的。
没有洋文标志的制造商、经销商的一定不是以 ...
果老说的是,除了款识外,出品银楼,器物造型,风格,纹饰,用途,铭文,受赠人,流通渠道,发现地,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不知哪个倒霉催的又被白老讥笑了。
本来我是想找来一套,给白老看一眼,老银楼作的外销器如不能说更好,至少能比肩,现在老银和外销之间的分界越来越不明确了。但照果老这么一说,庆福星还需从时和处釆购,不能自己作,白老怕是要继续不耻老银帮:curse: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