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九如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锦桐

剔与刻

    [复制链接]

92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江南银妖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4811
注册时间
2009-1-6
性别
发表于 2013-5-1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兄再多的几句,本人拙见如下:

(游戏兄)1.我不否认錾刻有带走原料的现象
(本人)常识让兄也确认錾刻有带走原料的现象,只是个人因素不喜欢把此技法工艺称呼剔而已。

(游戏兄)2.不是只要一看到凹陷就是剔(带走了原料),有些凹陷只是挤压
(本人)凹陷有錾有压,确实有些凹陷只是挤压,带走了原料的凹陷本人认为就是

(游戏兄)3.即使在有些錾刻过程中带走了原料,也没必要用到"剔"这个概念,带不带走原料不是主要目的
(本人)在有些錾刻过程中带走了原料,就是要体现‘剔"这个概念立体效果,带走原料是主要目的。


只因有你,收藏才不寂寞!
三多认证店铺  222号店 《苏记老银》
联系:18605789628,微信号18605789628

92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江南银妖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4811
注册时间
2009-1-6
性别
发表于 2013-5-12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天子 发表于 2013-5-12 08:19
哈哈,苏兄好
我再多说明几句:
1.我不否认錾刻有带走原料的现象


(游戏兄)
如果以前的文献没有单独提到用到过这个概念,那真的说明在工匠头脑中所谓的剔根本不重要.既然古人和专业人士都没有形成的概念,我们今人和外行又何必去添足呢

以下多罗嗦几句关于游戏兄上面红字部分的指点:以前和近现代都提到过有剔的技法论叙,自古今工匠的思想上就有剔的概念很重要
。古人和现今的专业人士已经形成事实概念。
我们今人和外行又何必去添足呢。此言差也!我们今天收藏爱好此银器工艺的玩家,商家,还有藏家,正是要添足了解把玩经营收藏嘛。请问游戏兄为什么你也要去添足呢?

只因有你,收藏才不寂寞!
三多认证店铺  222号店 《苏记老银》
联系:18605789628,微信号18605789628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戏天子 发表于 2013-5-9 23:55
描述详细准确,楼主辛苦了
看来看去,我看到的结论:所谓的"剔"不就是"刻"么?"刻"本来就不排 ...

对游兄的几个意见回复如下:
1.关于前提。本帖是在视频不可得的前提下写的。有电灯当然不用蜡烛,但没电就要用了,还不知道何时有电~
2.关于主题。本帖讨论工艺的还原,就作品倒推工艺,不是讨论工艺和美的关系。那方面的观点我在其它贴里说明了,就是本帖,也附议了几句,和游兄并无二致,不重复了。
3.关于定义。剔和刻,经陈老提醒,我已经修订,它们是同义词。每个人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习惯用法,我表示尊重。
   银匠脑海里是否有这个概念,不是我定义术语时考虑的因素,因为:银匠由工具、工艺、而产生作品,我是由作品倒推工艺,(因此本帖先讲工艺特点,再讲工具,再回头印证工艺),思维顺序不同,术语强调的重点不同是正常的。同一条街,顺着走和倒过来走,风景不会一样。
   和西银专著相比较,中银对工艺的著述,有一些方面可以改善。西银把平錾、刻(剔)、采、台、捶揲用了不同的术语来区分,目的不是教工匠学习工艺,而是教收藏者鉴定工艺,判别真伪,断定年代。全面而目的不明的描述使阅读者收获不多,这是我暂时对中银工艺记述的印象。我是业余爱好者,有闲了,就会想自己也试一试。
   另外就是,我的确需要最后谈及“剔地”是否存在。我展示工具的目的,也是想说这样的工具,可能在银子上剔出苏老说的地吗?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记铺 发表于 2013-5-12 01:21
锦桐的执着学术精神让本人感动!无私分享个人心得,大家集思广益的氛围正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大家已达成共 ...

       苏记对我的过誉之词,先谢啦~{:soso_e183:}
      我记得苏记的主张,是说在银子上剔去原料,使图案高于地子的工艺——剔地(底),不仅存在,还相对罕见、美观,因此值得物以希为贵。苏记的好镯很多,这个大家有目共睹。
但剔地和剔花,有非常清晰的界限。剔地,是凸版,图案突出于地子(背景);剔花,是凹版,图案低于地子(背景)。如同篆刻上阳文和阴文的区别。
以银的硬度,剔花可以,它形成(极)细的线条,有锋利感的斜的切面——这些无论怎样组合,都不能形成如很多人展示的直上直下的地子,(请注意看图片中剔刀和手指的相对大小,)所以银的剔地不行,不能形成象石材、玉材、木材、漆那样的剔地、减地工艺传统。银上的凸版效果是錾出来的,或其它工艺,很可能用剔最后修饰了边角毛刺而已。
      我无意用这个贴来扼杀大家使用“剔地”这个词的乐趣。我纯粹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92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江南银妖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4811
注册时间
2009-1-6
性别
发表于 2013-5-1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锦桐 发表于 2013-5-14 08:29
苏记对我的过誉之词,先谢啦~
      我记得苏记的主张,是说在银子上剔去原料,使 ...



锦桐
发表的此主题贴图文并茂,让进来看见此贴的银友受益匪浅,大家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达成广泛的共识本身就是共赢哈!

华夏民族创造的汉文明文化融合了中华多民族国家。国语(普通话)的普及让我们多民族和谐交流,而且保留各地方方言,民族语言等等。

打比方,外孙(女)称呼外祖父:北方(北京)人称呼老爷,南方人称呼外公,还有其他各地方言称呼等等。但是国语(普通话)公认标准统一称呼外祖父一样,风俗有差异,但含义一样,血浓水的亲情纽带哈!{:soso_e181:}


只因有你,收藏才不寂寞!
三多认证店铺  222号店 《苏记老银》
联系:18605789628,微信号18605789628

143

主题

5313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118652

三多讨论版版主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贵宾

QQ
注册时间
2009-6-7
性别
发表于 2013-5-14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启动一下逆向思维:
如果鱼籽地用刀减料挖出一个个小圆圈并把凸起削成弧面最终达到与錾子打击的效果非常相似,这绝对能体现工匠的技能和超常耐性,绝对是不计成本的繁琐。这样东西的东西价值如何?

点评

陈老能否上个实例,我来看一下,谢谢  发表于 2013-9-11 19:32
与聪明人交流,会变得更聪明!~  发表于 2013-6-3 16:24
价值寥寥。所以,推而广之,把圆圈扩大,就算能削出整个平面,也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发表于 2013-5-14 11:20
银民公仆

494

主题

6216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认证店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98853
注册时间
2010-12-3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1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有个要去学打银的妹纸,素 你么

点评

不是我啊,我只对纸上谈兵感兴趣~^_^  发表于 2013-5-14 20:43
最近烦某宝, 有事q我了。。
QQ 1328039816 ( 通关:老银、芝麻开门)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49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1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存 发表于 2013-5-14 11:42
之前有个要去学打银的妹纸,素 你么

峨嵋妙存师太也来了?
都是掌门人呀
老土, 严世农

13

主题

553

帖子

7775

奖励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10

积分
15427
发表于 2013-5-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陈老师说的对·我可以演示

0

主题

436

帖子

4980

奖励积分

银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326
注册时间
2013-4-19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3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点评

欢迎(^_^)  发表于 2013-6-10 22:0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三多九如收藏网 ( 浙ICP备07032836号 )

GMT+8, 2025-4-17 14:16 , Processed in 0.15627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