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九如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锦桐

剔与刻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771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专家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78499

三多杰出贡献者三多九如专家

注册时间
2010-11-10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苍井老师的中文不逊国人。  发表于 2013-5-6 21:57
严老好轻功!  发表于 2013-5-6 20:37
老土, 严世农

33

主题

4780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超级版主

弆韵斋·召苏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0140

三多九如专家贵宾

注册时间
2011-6-7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6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hxyzhz 发表于 2013-5-6 14:42
果壳,为什么你说三年那块菊花的银板是日本的?明明上面不是题着中国字吗?

无论刻工,还是 xx刻 xx刀 的款,都说明这是日本的。

至于为啥题了中国字……可能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收起 理由
锦桐 + 3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微信:suoluomi8888  闲鱼:古老的蜜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5-7 06:21 编辑

2. 剔与錾的工具
本帖錾的工具称錾子,剔的工具称剔刀。钢制。使用中会磨损消耗,要及时打磨、更换。
(1)錾子及使用
中银左手錾右手锤以完成錾。手工时代,一个资深银匠,资料显示一般有800~1000把錾子。西银有时把錾子直接做成锤子。
1)点錾:针状錾子。錾时錾子垂直操作面。
2)线錾:錾子之一如图1。右二是用錾时的状态——錾身倾斜,后半部分以三角形状压入银料,只留下三角形痕迹(不带走原料),锐角在前,就像箭头在指示前进方向——如65楼图示,向果老致谢!
3)花錾:以特定形状构成錾头,垂直用錾,开篇的西银錾纹和錾子看图2。
     中银花錾可用于人物开脸,叶脉(例如松)、花纹等。我的确看到不少传统中银实物,开脸是一锤定音的——錾头是眼睛鼻子嘴的固定形状,对准脸部,一次成行。
4)面錾:按顶端形状分圆头錾(图3)、半圆头錾和平头錾(图4)。平头錾倾斜下錾形成创面。比如前面我用剪刀头模拟过的平头方錾(形状参见16楼剪刀头)、平头三角錾(图4)。12楼椭圆錾印则来自半圆柱体的錾头(半圆头錾)。
     平头錾垂直下錾则形成平面 。圆头錾怎么錾都是圆坑状。中银把形成平面的平头錾子称为采錾(图4)。



图1      线錾的一种,右二为行进中的錾子。
IMG_2585.JPG


图2      花錾
IMG_2714.jpg
IMG_2698.jpg IMG_2699.jpg



IMG_2701.jpg IMG_2702.jpg



图3   圆头錾
IMG_2697.jpg



图4  半圆头錾、平头半圆錾(采錾)、平头三角錾
IMG_2712.jpg
(图中另一面的意思是换一个角度看半圆的錾头)


不可能图示所有的錾子。但是对比中西银资料,我发现常使用的这些錾头的形状,没什么分别。





补充内容 (2013-5-10 07:12):
“一次成行”应为“一次成形”

点评

真想收藏一张才女的签名啊  发表于 2013-5-10 11:42
感谢果老,这部分我也较满意。  发表于 2013-5-10 07:11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收起 理由
nutshell + 5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51

主题

1592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10

积分
30645

三多杰出贡献者

发表于 2013-5-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没注意到姐姐这教学贴呢。跟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因为痴迷,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收获苦与乐!愿真诚结识同道中\'银\'.手机18540109558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簪簪自喜 发表于 2013-5-7 21:31
怎没注意到姐姐这教学贴呢。跟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簪兄一别又两三年啦~交流贴啊,远远够不上教学贴。新包厢有请~

IMG_2580.jpg

点评

哈哈谢谢簪兄为九银笑经添油加墨~  发表于 2013-5-8 20:45
是啊一别后感觉好久了,好气派的包厢啊,这是哈佛校内? 姐姐去学习老银制作工艺了啊,太专业了!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8 12:40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5-8 11:57 编辑

(2)剔刀
         剔是一项精细的作业。如果不使用机器,那么银匠一手握刀,另一手按在银料上借力(原料已经被固定在工作台)。我找到的西银手工资料,没有使用锤子的纪录,全凭腕力推动剔刀前进。(三哥说加垫木块是合理的借力。)
         工作高度:胸口处。其它工具:西银必用放大镜。传统中银没有放大镜,应该是非常费眼的。剔刀角度:尽量贴紧银料来寻找最好的角度,注意握刀太垂直剔不下去,握刀太水平又容易滑刀。
   
1)线剔
a.剔直线
尖剔刀:剔最细的线。方法:用最尖处向前推进。
IMG_2705 副本.jpg

方尖剔刀:细线。方法:同上。
IMG_2704 副本.jpg


更粗的直线是通过细线的密集并列来实现的。
IMG_2708.jpg



b.剔弧线
菱尖剔刀:S线。方法:摆刃。从图中A点下刀,转动刀刃到AB边,再转到B点。(图中横截面6点方向为A点,3点方向为B点)
IMG_2704.jpg

IMG_2709.jpg
IMG_2707.JPG
2)闪光剔
平底剔刀:剔斜面。方法:如78楼~剔刀转弯采用的是飞机模式——飞行中通过侧身使飞机机翼一边低一边高,实现转弯。剔刀刀刃一侧比另一侧更陷入银料,剔走更厚的原料。 IMG_2705.jpg



圆底剔刀:剔圆点。方法:就象用勺子在一大盒没吃过冰淇淋上挖掉一个半球,剔刀围绕圆心转一圈。
形状基本同平底,只不过横截面底边是圆弧形的。


3)机器剔
      现在用空气钻。网上应该有资料。

也不可能图示所有的剔刀,但和网上见到的木刻工具不少一样。

点评

谢果老,的确省略了一些~~~  发表于 2013-5-12 05:21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收起 理由
nutshell + 30 有图有真相!

查看全部评分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51

主题

1592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10

积分
30645

三多杰出贡献者

发表于 2013-5-8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锦桐 发表于 2013-5-8 11:31
簪兄一别又两三年啦~交流贴啊,远远够不上教学贴。新包厢有请~

是啊一别后感觉好久了,好气派的包厢啊,这是哈佛校内?
姐姐去学习老银制作工艺了啊,太专业了!呵呵

点评

哈哈谢谢簪兄为九银笑经添油加墨~  发表于 2013-5-8 20:45
因为痴迷,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收获苦与乐!愿真诚结识同道中\'银\'.手机18540109558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5-8 21:50 编辑

(3)剔与錾的判别
用这两种工艺表达图案、花纹(不是背景地子),初步归纳为,
1)表达针状点,錾的。
2)表达坑状圆点,可剔可錾。
3)表达线,可剔可錾。
4)表达斜面,可剔可錾。
5)表达棱角分明的下凹,直上直下的,錾的。或者其它成型工艺。

         从2)到4)可錾可剔的,正面效果,第一,錾的痕迹比较圆、钝,剔的痕迹比较锋利,给人感觉象刀削过。但是,一旦打磨抛光,再加上包浆,基本没区别了。
        第二,剔线远比錾线细得多。陈老在前边提过的钞票印刷,利用的就是剔的这个特点。雕版印刷的钞票图案,其底纹细线是最精细的机器都不能扫描复印的。PS:这是钞票防伪的根本手段,安全线水印神马的都是浮云。想当年伊拉克以正府之力雕版仿制1990版百元美钞,能过所有验钞机,除了七处雕版底纹的极细微不同,只能人眼鉴别。
         第三,剔用于对作品做最后的清理。剔除毛刺,修饰錾造成的正面形变,比如深打款后边缘好像溢出一条边。用剔清理后如果效果整齐,无需打磨,那么就会只给人留下剔的印象。CAS有很多银饰上的凸出纹饰边缘锋利,让人总觉得是剔出来的,往往是这个原因。

       背面效果,剔的无背印,錾的有背印。三哥的银版背面有印吗,我判断没有——真的没有。东北錾刻扁方往往有背印,当然也有无背印的扁方,剔的。剔与錾的这个区别最重要的应用可能是需要双面錾刻的银饰,比如锁片,錾而不透,对锁片来讲很难做到,因为片薄,剔使锁片花纹表达立体生动,正反面不相互影响,更加美观。

中银多用錾,西银多用剔。

IMG_2640.jpg
正面,看不出来剔/錾

IMG_2641.jpg
背面錾的痕迹——西银称为ghost impression。那行字是剔的。

补充内容 (2013-5-10 07:15):
“錾而不透”是指錾后背印不透到另一面去。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82

主题

2585

帖子

3万

奖励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69993
注册时间
2008-4-15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3.中国金工剔刻简史
        绘画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在金属上的剔与刻,主要目的,是为了再现绘画的神韵。西方美术的绘画,以素描为基础。中国绘画,以白描、写意为基础。
       因此,本帖资料所见,西银用剔,着力表现的是素描、是光影明暗,反映在技法上,就是极其细微的线剔,和立体的闪光剔。其来源,是版画技法——凹版。维基engraving可以看到这一技法和版画、印刷关系密切。

      中银用剔,明确的资料不多。受什么影响形成?三种可能:一是中国书画艺术和篆刻艺术在银作的直接反映。二是受西方铜版画传播的影响。三是受刻铜,特别是刻铜墨盒的影响。印章篆刻早见于商代,盛于明清。铜版画于乾隆年间传入中国。可百度《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另百度资料提及,刻铜,起自明清,刻铜墨盒在清代嘉道间成型,清末民国间盛行,建国后成为小众艺术。
      无论那一种起源,影响的是年代,不影响风格,即剔刀要表现的是白描和写意画线条、图案,以及书法,特别擅长表现毛笔笔画的飞白效果。因为篆刻的对象是石料,没有可比性,唯一有可比性的是刻铜。而刻铜对剔银的影响,就要受难以实现跨行业交流的限制,并且,铜与银的贵贱不同,铜的脆、硬和银的软、韧不同,一定会造成工艺技法上的区别。


补充内容 (2013-5-10 07:16):
“在金属上的剔与刻”应为“在金属上的剔与錾”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1

主题

823

帖子

5413

奖励积分

银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78
注册时间
2011-5-8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3-5-8 23:45 移动终端穿越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鏉ヨ嚜: iPhone瀹㈡埛绔

点评

欢迎交流~  发表于 2013-5-9 19: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三多九如收藏网 ( 浙ICP备07032836号 )

GMT+8, 2025-4-8 23:57 , Processed in 0.18753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